栏目导航

《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张之洞与武汉》序言

录入时间: 2011-03-29      浏览:1115

   

                    皮明庥 

撰写一本张之洞的书,我想得较早,下笔却延至今天。

我知道张之洞的名字,是在50多年前抗战烽烟未泯、光复在望之时。当时我从江西省萍乡县芦溪中学转学到校址在安源的萍乡中学。萍中校址就是昔日汉冶萍公司组成部分的安源煤矿总部办公处。煤矿中有张公祠(为纪念张之洞而建)和盛公祠(为纪念盛宣怀而建)。我在两祠中读了四年半书。从当地百姓的传闻中,张之洞办工业的巨人形象就这样进入我的脑际。

    那时,安源煤矿已停产,高大的洗煤楼已经炸毁,煤矿的东平巷已经堵塞,只是从巷道深处淌出一种散发硫磺味的泉水。学生们总在这股流水中洗手濯脚。昔日张之洞等创办的远东第一的钢铁联合企业在山河破碎的旧中国,留下的就是这满目疮痍的残景。1951年,我从江西调入汉口高级步兵学校政治系学习,有机会到汉冶萍公司的另一个部分汉阳铁厂旧址稍作浏览。后来,学校组织我们赴黄石大冶实习考察,又造访汉冶萍公司中的大冶。我们住在黄石江边一个教堂中,在大冶铁矿旧址参观,还到源华煤矿的矿井、华新水泥厂的工地访问。在汉、冶、萍三地,无不感受到张之洞的存在。以后我一直在武汉,一呆就是半个世纪。呆的时间久了,张公堤、抱冰堂、张之洞路等一个个与张之洞相系的纪念物扑面而来。武汉市民对张之洞更是有口皆碑。50年代,我就热心近代史的学习,60年代,我开始了对武汉地方历史的涉猎。随着对张之洞日渐增多的了解,研究一下张之洞的兴趣油然而生。80年代,有一家出版社约我写一部张之洞传,我起草了提纲,并拟与邹进文先生共同写作。但由于一些其它研究项目的冲击而搁笔。等我重起炉灶时,看到台湾张秉铎先生的《张之洞评传》,收到了辽宁马东玉先生送给我的一本《张之洞传》(1989年版),后来又收到冯天瑜、何晓明先生送的《张之洞评传》,还有谢放先生送的《张之洞传》等。六、七种《张之洞传》纷至沓来,使我断然结束了写一部“传”的念头。当然,对张之洞的研究并没有停步。特别是承担“七五”社科课题——武汉近代城市史时,无时不涉及张之洞,也深感对张之洞认识还待深化。

    19975月,赴河北参加“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的学术讨论会。1999年初,又得到河北推出的一部卷帙浩繁的新编《张之洞全集》。在此前后,湖北学术界也强化了张之洞研究。而且湖北也在编辑《张之洞全集》。我又燃起了为张之洞写一专著的念头。在我看来,研究中国近代史,不认识和评估张之洞不行,须知他被人们誉为影响中国近代的十大关键人物之一。研究湖北武汉近代史,对张之洞的研究不到位更不行,因为他是影响湖北、武汉近代的关键人物,也可说是第一号人物。研究辛亥革命史,不研究张之洞也不行,因为他与这场革命有深刻的联系。我是从事中国近代史和武汉史研究的,当然不应该漠视对这个人物的研究。

    张之洞一生,从当京官开始,然后出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也署理过两江总督,最后擢升为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可以说是飞黄腾达。但凸现他一生事功的是在湖北办洋务、推新政,从而成为举国闻名的洋务殿军、新政主角。他建铁路、办工厂、兴学堂、练新军、理财税、创市政,可以说是全方位振鄂兴汉,使湖北从经济不很发达的内陆省份经历了一次近代崛起,使武汉从昔日三个封建市镇转型为近代都会。时至今天,人们徜徉张公堤,寻迹抱冰堂,无不对张之洞绵绵怀思。张之洞身后快百年了,他仍拥有人们对他的怀念。

    1999年春,湖北省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在蒋祝平省长主持下召开常委会,研究筹备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不久后,又由章开沅先生召集学术委员会,讨论和确定研究课题。我所承担的是有关辛亥革命和城市近代化的课题。但谈城市近代化如涉及城市太多,难免形成泛论。因此我在反复研磨后,决定集中研究张之洞与武汉城市近代化和辛亥革命问题。历时两年,我写成这本《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张之洞与武汉》。这既使我避免了再写张之洞传的重复,也使我对武汉城市近代化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更为深化。

    近年来,国内外对张之洞的研究,如果说,全面叙介张之洞的专著不算少的话,而专力探索张之洞在湖北武汉的著作却较少。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一方面的专著,最早的是1947年武汉耆宿张春霆先生所著的《张文襄公治鄂记》。近年来则有陈钧先生所著的《张之洞经济思想论析》、《张之洞与晚清湖北经济》两书,这都是很有见地的作品。

19929月,从事过湖北近代化研究的台湾学者苏云峰先生访问武汉时,与冯天瑜先生对张之洞与武汉近代城市崛起进行了一场对话,不无警拔之见。苏先生说:“我认为张之洞督鄂时期,对湖北武汉现代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开创了一个新时期。”冯先生则认为:“张之洞的作用的确不可低估……奠定了武汉近代化的基础。”20005月,章开沅先生与我应邀参加黄陂区木兰文化节,章先生在会间交谈时,谈及在几年前,他就说过,张之洞在近代湖北政坛上是一位很有作为、最具政绩的地方大员。张之洞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作出的贡献,今天仍值得我们缅怀和深思。我对诸先生的立论颇有共识,深感对张之洞这位历史人物需要深入剖析,尤其是他在湖北武汉的艰辛经营。

张之洞一生事功重在湖北武汉,他本人也以湖北武汉为第二故乡。相对而言,对张之洞在湖北武汉的研究仍嫌不足。因此,我在本书中,一个侧重点以张之洞在武汉为切入点,集中阐释张之洞推进武汉城市近代化事业的金方位状态,有关张之洞在这方面的建树和功过,尽量多事铺陈。另一个侧重点是剖解张之洞与辛亥革命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此问题,辛亥革命老人的回忆录以及学者们的论著中多有涉及,但尚未专注而集中地加以考察,本书想在这方面补往昔之缺笔。

    2001年是新世纪来临的第一年,又是辛亥革命90周年。我们有幸一同走进新世纪的端口,我谨以这本书来迎接新世纪,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90周年!并衷心期盼武汉市在新世纪中再度崛起。

 

  注:《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张之洞与武汉》,皮明庥著,武汉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