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品茶吴家花园

录入时间: 2020-06-05      浏览:600

品茶吴家花园(音频入口)

作者:胡榴明

汉口吴佩孚公馆,人称吴家花园,现在是一间茶室。

吴佩孚和武汉的渊源很深,很多年里,都是坐镇开封,上操控北京,下操控河南、湖北和湖南,他和湖北情感很尴尬,爱不是,恨不是,湖北对他,也一样。

在汉口他有两幢公馆,先住岳飞街(霞飞大将军路),后来这块地皮划入法租界,因为他曾誓言“绝不入住租界”,于是又迁居“模范区”(汉口华商建设新区的名称,即今江汉路、京汉大道、中山大道、大智路之间的一片城区),即今汉口南京路北段吴家花园,花园中有三层楼花园洋房一幢,以及左侧临街横向矗立的一幢二层楼房,也就是现在的美庐餐厅。

公馆所选的位置属汉口安静的居住区,与中山大道和江汉路相距为一个直角,角尖处即是吴公馆,离闹市区也不算太远。重要的是离京汉铁路近,几百米之遥,如果想要离开汉口,或是从河南或者是北京来汉口,沿铁轨上下火车都很方便。

和武汉三镇别家公馆的院墙不同,吴公馆的院墙建造绝对的中式古典,骑马式墙头,墙体砌得很厚,顶上容几个人行走,围边女儿墙,类似建筑我在黔东南旅行时看到过,贵州省榕江县城总兵府,院墙如城墙,墙头配设小钢炮,让人感受宅邸主人内心的恐惧。可以想像,身为乱世之雄的吴大帅也一样。

汉口吴公馆主体建筑风格为中西式融合,从外面看,古典主义欧式,楼体凸凹有致,门廊上下透空,阔大的玻璃窗,褐色的木百页,典型的欧式住宅楼,但是当你走进室内,也就是由石阶进到双开玻璃大门以内,很快就会感觉内空架构分割与纯粹的“欧式”不同,方正的大客厅,两边有房间,由客厅往里是一个四方天井,天光从头顶泄下。中式传统民居堂屋、厢房、天井、正房的格局一览无余。楼顶坪台面积很大,左右两座中式水泥凉亭俯临楼下街面。

1926年北伐军入城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后,吴公馆房产转让给一个西班牙传教士,后来(推测1949年后)这幢房产转给湖南天主教会至今。1949年后,林彪第四野战军进城驻防于此,此后这幢公馆以及侧面的附楼划拨为红军第四方面军老红军住宅。20世纪末,政府将房产归还给湖南天主教教会,后有邓氏兄弟租来开了一间茶社。

北洋政府时期,吴佩孚任两湖巡阅使,掌管湖南和湖北,湖北省军督兼湖北省省督萧耀南是他一手安排到湖北来的。“两湖”之外,故乡河南才是他自己真正的“地盘”,和袁世凯一样,野心大,志向高,一心想万人之上统治全中国,但,时运不济、半生受挫,和北京政府屡次闹僵,和北方军阀作战屡次战败,落难下野,连个安身的窝都找不到,几次三番想来湖北,但是萧耀南不让,湖北工商富户也不让,萧省督害怕政权旁落,湖北士绅害怕引来战火,都知道吴大帅雄心勃勃是个惹祸的主儿,害怕内战战火燃烧到湖北,弄得武汉三镇士农工商不得安宁。

不过,拦不住吴大帅在汉口有几处安身之地,这就是汉口吴公馆的来历。

2007年,我去北京,在东城区大片里弄之中辛苦寻找北京吴公馆,找到后却非常失望。旧址被某机关占有,花园中乱搭建,旧时风貌无存,园中老树空对夕阳。联想到汉口吴公馆,得租主爱护,恢复当年神形韵致,成为怀旧人士流连聚集消闲玩耍的地方。

记得我是小学生时(大约是1961年)曾经来过这里,敲开这扇临街的院门,拜望住在院内的“老红军爷爷”。今天想起来有些感慨:假如当年南京路吴家花园不是让四野占住,而是落到其他单位手里,命运也许好不过北京东城区魏家胡同。

1926年2月,萧耀南突然病死武昌督府,吴佩孚得到机会掌控湖北军政大权,立刻联合孙传芳围攻广州国民政府,引得战火烧身,1926年7月,广州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一路向湖北攻来。1926年10月,武昌城下吴佩孚被唐生智、叶挺打得大败,北伐军攻进武昌,吴佩孚带着张氏夫人在护兵簇拥下从汉口逃亡四川投奔军阀杨森。

在我心里,他是个了不起的人,复杂的人生,复杂的人性,传奇的人物,一个文人,一个军人,一个君子,一个枭雄。民国初年,曾经受到很多人的尊崇,我想其中绝对有它的理由。

我经常和朋友来南京路吴家花园喝茶,很喜欢这个地方,小院子,老房子,厚围墙,高亭子,浓荫覆盖的大树,绿叶茂密的攀墙藤,水池里的红鱼,客厅和房间的幽暗光线和老旧的摆设。

有时候在封顶的天井里坐着,有时在几米厚的围墙上坐着,天井里很温馨很小资,碎裂的蓝色马赛克地坪,光滑清凉,细细碎碎聊天,牛肉煲仔和鲜榨果汁,加上一杯红酒;围墙上很文化很爽气,看南京路北段街上的车辆来去,看对面街边的红男绿女,街上的世俗近在咫尺,高墙上的雅致浓得化不开,普洱和铁观音,宜兴茶壶和撇口瓷杯,从茶道谈到文学,高声朗诵古往今来诗词歌赋,一时间气势傲王侯。

茶喝完了,沿铁楼梯走下围墙,埋单拜拜。走出吴家花园,出大门左转,朝长江方向前行数百米,在南京北路和中山大道快要相交处,街边的香辣虾火锅餐厅名气大遍武汉三镇,点两扎冰啤,四人围桌,消磨一个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