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宁波买办与汉口对外贸易:最符合要求的是宁波买办

录入时间: 2010-10-27      浏览:1944

                作者    杜宏英

一、名扬汉口的宁波买办

宁波商人“其货无所不居”,经营范围极广,汉口开埠后,汉口的新式商业领域中无不有宁波人的身影。每有新式贸易初现端倪,宁波商人就以开放、勇敢的气魄投身其间,充当了国内土特产与洋货贸易的中转角色。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宁波作为首批对外开放的港口,具有经商传统的宁波人不失时机地开始了洋货的经营,充当了国内土特产与洋货贸易的中转角色。例如19世纪40年代,镇海方家的方振记,派人到湖州收买土丝,到绍兴、嵊县收买绿茶,将丝、茶卖与李是里洋行,交换进口花布、洋布,再用夹板船运到汉口出售,方家曾在汉口设立洋花布的批发行。

由于宁波商人大规模的带来国外商品,汉口及周边地区市面出现更多的 “新奇的洋货”。后随着洋产品输入的增多,汉口市民“对于外国制造的杂货,如玩具、工具、铅笔、图书、装饰品、伞、利器、假珠宝、肥皂等的需要,也不断增加,这些货物已成为一般商店的商品”。宁波商人是最先占领汉口这片“洋货”天地的,他们成为汉口新式商业领域的弄潮儿。

汉口出现买办是在汉口开埠后,它虽晚于广州、上海,但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辛亥革命前的汉口外资企业有40多家,洋行130多家,外资银行10多家,其总行均设于本国及香港、上海等地,汉口仅为分支机构。伴随着汉口洋行的诞生,依附于其上的至少有一支500人的买办队伍。汉口开埠初期,买办以广东籍居多,随后,江浙籍买办也悄然兴起,宁波籍买办尤是其中坚。据民国《定海县志》载:“充任各洋行之买办所谓康白度者,当以邑人为首屈一指。其余各洋行及西人机关之中充行大写、小写、翻译、跑街亦实繁有徒。”近代宁波帮买办首先兴起于上海,在上海十里洋场的薰冶下,获得长足发展,不断从业者人数迅速增加,势力日益强大,而且其地位及影响日益扩大,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对广东籍买办构成挑战,到19世纪80年代以后,超过广东籍而居于买办集团的首位。宁波籍买办在上海确立了优势地位后,从19世纪80年代起,又将其势力和影响扩大到天津、汉口等地。

宁波籍买办人数约占汉口买办的三分之一,但其以精明、诚信、灵活闻名于汉口买办界,奥古斯丁•琼记洋行档案说“(但)最符合要求的是宁波买办,他们在货物运输和进口品销售方面有绝对优势。从宁波或宁波周围地区到这里来从事贸易的外国人,都倾向于宁波人而不是广东人,而且只要有两个宁波买办就能轻易取得巨大的成功。有了一个宁波买办,做蜡、烟草等生意就容易多了”。毫无疑问,宁波买办在汉口买办界影响力是无可比拟的。

 

武汉宁波籍买办的来源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由上海派往武汉,这一部分买办在武汉宁波买办界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汉口开埠较上海晚,但因是商业良港,很受洋商器重,因而在香港、上海设有总公司的一些洋行、银行等,在汉口开设分公司,由总公司直接委派有经验和实力的华人来汉,或管理汉口的分公司,或成为汉口分公司的买办,以便分公司迅速走上正轨。

2、通过亲友、乡邻介绍,进入汉口公司成为买办。宁波人很重乡情,在外发迹、或有成就的宁波人,往往会通过自身在商场的各种关系,为亲友、乡邻引荐、延揽职业。汉口的很多买办就是上海宁波籍买办引荐的。

3、“科班出身”的买办,即由洋行的学徒、雇员晋升为买办,或由前任买办推荐,或是前任买办的同乡,或是父子相袭,成为买办世家。

4、在武汉的有名望的宁波籍商人,或懂外文、有交际的宁波人。

来到汉口的宁波籍买办,不分昼夜,周旋于洋商与武汉各商帮及周边地区的商业活动中,为洋货打入武汉,土货远销海外终日奔波劳碌。

二、汉口买办的代表人物王柏年

美最时洋行买办王柏年,宁波镇海人,任美最时洋行买办达30年之久,为美最时洋行在华利益可为沤心沥血,以至于他死后,美最时洋行为其以行旗悬挂半旗志哀。

汉口开埠不久,德商密斯汀即来汉经营出口贸易,收购牛羊皮、麂皮、蛋品、桐油、芝蔴、五倍子、烟叶、麻、皮油、漆油、豆油、蚕豌豆等土特产,运往德国卖给美最时公司,获利致富。后为扩大经营,密斯汀投资加入美最时,在我国设行经营,这是美最时在华开设之始。1861年德国美最时洋行在汉口正式设立分行,以经营蛋制品、钢铁五金制品、电灯、洋油以及中国土特产如芝蔴、杂粮、牛羊皮等进出口贸易,并经营保险和经理轮船等业务,另外还设有电灯厂一所。

汉口美最时分行首任经理密斯汀,是一个熟悉中国商情的人物,他在任经理期间。不断在汉建厂房、设仓库,开辟专用码头;还在洋行内部分设进口部、出口部、保险部、轮船部和电灯部等。进口部经营的品种有德国克虏伯厂的钢铁、五金、机械、皮革;蔡司厂的光学材料;飞利浦厂的电料;受礼司厂的各种颜料、染料、传统工艺原料;华而福厂的礼品撒纳吐咧;拜耳药厂的各种药品、香料等。特约经营的有太阳牌毛巾、三马牌毛绒线、匹头等,都由王柏年等买办向外推销,主要销售对象为厂家、商店、学校、医院和一般用户。出口部经营品种有牛羊皮、蚕碗豆、芝蔴、五倍子、茶叶、烟叶、桐油、皮油、漆油、豆油和蛋制品等,均通过王柏年等,向武汉及外围地区收购或直接出庄收购,然后进行加工、包装出口。美最时每年各项业务的总营业额约1300万元以上,纯利达300余万元。

最初担任汉口美最时洋行买办的是镇海五里牌人王予坊,1906年王予坊参与创办既济水电公司,并担任协理,主持既济水电公司。王柏年继任买办。

王柏年为人机警圆猾,在美最时洋行巨额的贸易中,王柏年运用他娴熟的贸易技巧,以及熟悉武汉市场,了解武汉民众的消费习惯之便,借助宁波籍同乡的支助,在为美最时洋行获取了大量超额利润的同时,除佣金外,通过他途为自身聚集了大量的财富。

如美最时洋行每年与中国商人订有上万吨的芝麻贸易,在交货时美最时须由验货员薛洪儒(主任)先行看货,认为合格后方可进厂,中方元丰、永昌元等都认为薛某从中作梗,提出撤换,但遭到洋行的拒绝,加之美最时风货机风净芝麻时,100斤芝麻经风净后只能出80斤,而他家洋行可出82斤,为此,汉口商家不愿与美最时交易,为此,美最时无法获得芝麻,在此情况下,洋行老板经与王柏年商议,由王出资,洋行提供流动资金,开设“慎记杂粮号”,由王负责,“慎记”只提供芝麻与美最时,盈亏与美最时无关。“慎记”开设后即派人到河南驻马店、漯河、确山、西平、周家口等地设立分庄,收购芝麻,各地分庄每日来信汇报芝麻行市,美最时需要多少,就由王柏年通知各地分庄收购多少,这一进一出为王柏年获取到额外利润。有一次王柏年在河南收购芝麻二三千吨,购价每担5元,因军阀混战铁路运输中断不能装运来汉,不久芝麻每担涨至10元,王柏年就以多报货价和佣金办法,从中赚得10万元。

王柏年还投资房产,建造了汉口昌年里等多处里弄。财富的聚集,地位的提高,使他成为汉口商界的名人,多次当选为汉口商会会董和理事,是汉口买办中的人物。他死后由其子王芸卿接任,成为父子买办。

三、大买办史晋生、汪显述

还有一类买办本就是著名的大商人,因名望隆而被各洋行聘请为买办。他们通常并不专做一家洋行的买办,有的还有自己的公司,或兼任其他非买办职务。但他们的主要财富积累还是来于买办业务,是汉口买办界的著名人物,如史晋生、汪显述等。

史晋生是早期宁波帮的著名人物,晚清曾被张之洞聘任为汉口商务局总董, 汉口商会会长,后来还担任过湖北省财政厅顾问,汉口中国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经理等。史晋生与其子史祖培曾长期担任日商三井洋行车糖杂货部买办。

三井洋行总部在东京,汉口分行于19024月开设,行址在英租界太平街江边国(今江汉路日清公司旁)。史晋生、史祖培在三井洋行任买办期间,三井洋行车糖部进口车糖(精制白糖)、海味、出口牛羊皮、猪鬃土特产。与英商太古洋行、怡和洋行货品雷同,互相竞争激烈。在竞争中,史祖培为三井洋行出谋划策,在经销上,他们采取一周提货时先付两周的定期支票,甚至3周至1个月的远期支票,但对少数业务来往较多的华商如宁波籍丰裕顺、慎昌、同裕、同盛等海味号,则可以不先付支票,既缓解同乡海味号的资金周转,又拉拢客户,此外,还采取期货办法,提前13个月预付定金,提货时抵偿货款。逾期不提货,将定金作为栈租和利息,有利可图时也可提前提货。而且在运输上也尽量给进货者方便,购300包以上者,由货轮沿龙王庙至集家嘴的各个码头卸货,购3050包则用汽车送货,只收取少量运费。经过以上措施,使三井洋行在车糖及海带、海参、鱿鱼等海产品贸易占尽上风。为三井洋行迅速在武汉站稳脚根,并得以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史晋生后来首任汉口宁绍轮船公司经理,后由其子史祖培继任。

宁波镇海人汪显述(字炳生)也是汉口买办界的代表人物,他曾经先后或同时担任汉口日商大阪公司、日清公司、三井洋行、日信洋行买办,又自设太记洋油行,是清末民初汉口有数的大商人,曾花翎运同衔选用同知,是汉口商务总会第二、三任协理,也是汉口宁波帮的人物。

汪显述还代表叶澄衷创办汉口最早报关行。他要以力主戒烟而著称,在宣统元年(1909)编印《商办戒烟会良方》一书,并在家乡捐资办学,受到国民政府教育部褒奖。

四、其他宁波买办

马圻源,浙江宁波人,美国南星洋行买办。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商南星、恒信和英商卜内门等洋行,相继进入我国靛青颜料市场。南星洋商为扩大销市,曾以每月70 0两纹银的高薪,和外加按靛青颜料销售金额5%的佣金代价,雇用马圻源充当买办。马千方百计笼络经销号。如每逢颜料跌价,即预嘱各经销号削价推销;颜料涨价,又暗地给经销店按原值多得定货。与此同时,南星也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在靛青或颜料听内暗藏银元,用以利诱,或选择推销产品特大者,赠以金挂表,用以鼓励。以致南星业务在较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很大进展。

上海名商朱葆三的儿子朱子芳,汉口英商平和打包厂买办。他在任买办时,利用其父在上海的关系,为平和打包厂发展了不少的沪商,使平和成为武汉最大的打包厂。

宁波籍买办还有德商西门子洋行的钱心如,德商谦信洋行买办陈劭先、章伯衡,汉口瑞记洋行、汉口住友银行买办欧阳会昌等。谦信洋行经营以颜料、药品为主,宁波帮的著名代表人物周宗良即是从谦信洋行买办起家。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华经商的德国人纷纷打包回国,当时,谦信洋行已是在华最大的德国洋行,不仅在沪置有大量房产,而且栈存的染料也数量巨大。因为中国当时与德国为敌对国,德国公司的财产都被视为“敌产”,该行老板深恐大战中谦信受到损失,就与周宗良密商,将谦信在沪的不动产的户名全部改为周宗良,托其隐匿保管;而谦信所有染料全部折价,以很低的价格卖给周宗良。周宗良又成立了谦和号,两块牌子一套体系。战争期间亚欧之间运输断绝,进口染料由于货源断绝一下子成了紧俏商品,而周宗良将保管的财产全部奉还,得到德商信任,继续担任买办,并享有管理权,经营范围也不断在扩大。

谦信洋行在汉口设分行,并与谦合号合并经营,经理人为镇海人八旗劭先、章伯衡。其在信阳、驻马店、郑州、洛阳有分号,并代管西安。后期经营重点从颜料转向经营德国拜耳公司的西药等其他德国商品。

在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之际,宁波籍买办作为居间商,自然成为吮吸财富的工具,然而他们又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中介人,成为一批外企职员,最直接、最广泛与西方人接触的中国人。他们体现了华洋一体的文化背景,在西方列强改动的商战中,学习西人的商业知识和企业管理方法,并运用于 商事业中,继而促进了经济因素的增长,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是起了积极作用的,其业绩将载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册。

 

注:本文节选自《汉口宁波帮》第五章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