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中国农民革命的大本营——武昌农讲所

录入时间: 2021-06-03      浏览:328

许汉琴

岁月流转,世事变迁。武昌农讲所的星火,历经近百年岁月洗礼,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武昌农讲所位于武昌红巷13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继广州农讲所之后,由毛泽东倡议和主办的一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1958年对旧址进行修缮整理,按当年原貌作复原陈列,筹建纪念馆,由周恩来亲笔题写“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馆名,并于1963年正式开馆。

1926年秋,北伐战争迅速推进到长江流域,随着军事胜利和革命形势发展,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全国革命中心武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促进湘、鄂、赣等省农民运动的空前高涨。为了培养急需的农民运动骨干,192611月,中共中央局通过时任中央农委书记毛泽东主持拟定的《目前农运计划》,决定在武昌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12月毛泽东从上海抵达武汉,与湘、鄂、赣三省国民党省党部商议筹办事宜。19272月,国民党中央常委会第76次会议决定,将筹备中的湘鄂赣三省农民运动讲习所扩大为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农讲所实行常委负责制,由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三人为常委,实际由毛泽东牵头。

1927年武昌农讲所大门

主持农讲所全面工作的毛泽东怀着对农民运动的极大热忱,与邓演达、瞿秋白、彭湃、李立三、恽代英等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共同努力,促成农讲所于192737日开班上课,44日举行开学典礼。学员来自全国17个省,共800余人。开学宣言开宗明义:讲习所的使命,就是要训练一批能领导农民革命的人才,要求学员“做一个农民阶级的光芒先锋,要为农民的利益牺牲一切”。毛泽东亲自制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规约》,强调教学目的“是研究革命理论和行动”,“我们的责任,是唤起广大农民群众,领导他们起来,打倒我们的敌人,解除农民群众的痛苦。”

农讲所开学宣言

农讲所开设的课程达二三十门之多,注重对学员进行国民革命知识、中外政治和经济状况教育,尤其是对学员进行农民问题、农民运动理论及策略、中国农民运动及趋势的教育,使学员既明白中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又懂得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策略及方法。针对当时革命实践的需要,农讲所特别加强军事训练,每天操练2小时,每周1次军事训练,使学员在学到军事技能和军事知识的同时,养成吃苦耐劳和不畏艰险的革命军人的意志品格。

为了实现办学宗旨,毛泽东广纳贤才,邀请恽代英、瞿秋白、彭湃、方志敏、陈荫林、何翼人、李汉俊、李达等一批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知名人士授课。他们均为名噪一时的革命家和理论家,学识渊博,革命经验丰富,讲课时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使学员们受益匪浅。

毛泽东在农讲所主讲《农民问题》和《农民教育》等课程。毛泽东擅长用通俗生动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革命道理,深受学员欢迎。为了回答农民运动“糟得很”、“过火”、“是痞子运动”这些大是大非问题,毛泽东为学员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专题演讲,旗帜鲜明地称赞农民运动“好得很”。在讲述他考察湖南五县农民运动的情况时,毛泽东说:“这场农民大革命其势如暴风骤风,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



农讲所大教室

1927年春,随着革命形势迅速恶化和武汉国民政府二期北伐在即,学员积极参与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活动,参加拥护二期北伐的政治示威和宣传,并号召农民武装起来。拿起武器粉碎麻城“红枪会”匪徒暴动,则是学员们首次走向战场。随后,学员又参与平息反动军官夏斗寅叛乱,在工农群众的配合下,学生军连败叛军,保卫了武汉的安全。

1927年618日,农讲所举行毕业典礼,每个学员获得一枚铜质五星证章。证章正面中央嵌有金色木犁图案,背面镌有“农村革命”字样。大多数学员被委任为各省农民协会特派员,深入各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奔赴全国山乡水泽的农讲所师生,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汇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洪流,成为共产党在农村掀起土地革命风暴的中坚力量。农讲所学员陈慕平,在迎接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桂步蟾、李骏参加南昌起义;戴克敏、刘文蔚、汪奠川参与领导黄麻起义;1928年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后,学员张文彬任红三军团第五军政委……

 “革命声威动地惊,工农须得结同盟。广州讲习垂洪范,更向华中建赤旌。”作为大革命时期农民革命的大本营,毛泽东倡办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忠诚担当、奉献牺牲的将帅英才。他们犹如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燃烧起熊熊革命烈火,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最终夺取全国胜利作出不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