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舌尖上的汉味(二)

录入时间: 2019-11-26      浏览:669

卖豆皮

豆皮是湖北孝感村妇的家常手艺,后有人进城上街面市,即落地生根,遂成武汉特色小吃。据说,清同治年间,杨洪发于武昌王府井首开豆皮馆,人称“杨豆皮”,名号虽不甚雅,食客趋之若鹜。通城人曾氏于汉口后开“老通城”,所创三鲜豆皮,广为食客称道。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常来武汉东湖小住,并于一日亲临“老通城”品尝豆皮。“老通城”一时声名大噪。

武昌鱼

长江流经鄂州、夏口一带,水生物丰茂,江中漩流呈梅花形,俗称梅花水。此地鱼味道鲜美,久负盛名。当年,吴国君主孙皓自建业迁都武昌,左丞相陆凯上疏中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力劝其返都建业。此后,历代多有诗人借用这一典故。南北朝时庾信有“还思建业水,终忆武昌鱼”,唐代诗人岑参有“秋来倍忆武昌鱼,梦者只在巴陵道”,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有“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更使得武昌鱼闻名天下。

洪山菜苔

旧时武汉除固定的菜市外,菜农常自产自销,挑担小卖于街边里巷。冬末春初,经霜之后的洪山菜薹应市最俏。叶调元作《汉口竹枝词》中有:“不需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归元宵夜好,鳊鱼肥美菜薹香”的诗句,后面作了“菜薹碧穗,深霜倍佳”的描述。清同治《江夏志》也有洪山菜薹的记载:“芸菜薹(洪山菜薹)俗名油菜薹,与城东宝通寺相近,其味尤佳,它处皆不可及。”


注:图文引自萧继石先生的《老武汉风情》(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