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张之洞与武汉(二)

录入时间: 2021-02-10      浏览:628

何仁勇

练新军

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期间,曾经短暂离开武昌,到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署理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适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之洞为了适应形势需要,训练了一支参照德国陆军编制的新式军队——自强军。

1896年2月,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时,奏报朝廷,以“湖北居长江上游,会匪出没,武备尤关紧要,第鄂省财用支绌,无力招延洋弁”为由,带走了自强军中的江南护军前营500人。张之洞随即以这500人为班底,扩充为前后两营,分别以山西人张彪为前营管带官,四川人岳嗣仪为后营管带官,以德国军官贝伦斯多尔夫为总教习,编成湖北护军。湖北护军共有1000余人,战马100多匹,是张之洞训练湖北新军的基础力量。

1901年,清廷实施所谓“新政”,下令在全国各省训练新军。湖广地区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财力难以与东南沿海相比。张之洞拿不出更多钱来训练新军,只能采取“裁营加饷”的办法,将绿营和勇营等旧式军队予以裁撤,将节省下来的饷银用来训练新军。同时,将原有的武恺军、武防军、武建军等旧式军队改编为湖北常备军左、右两翼,由张彪、黎元洪任统领,采用西方军事制度进行训练。


                    湖北新军操练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张之洞除了聘任德国和日本军官为教习外,还先后筹办了武备学堂、将弁学堂、陆军测绘学堂、武高等学堂、武普通中学、陆军第三中学、陆军小学堂等专业军事学校和训练班。张之洞规定,没有在军事学校学习过的士兵,不得担任军官。这项规定,激励许多士兵到军事学校里去学习。几年下来,有近5000名官兵参加过军事学校的学习。

1898年开始,张之洞不断将湖北新军里的优秀军官派到日本去,学习和考察日本武备。张彪、黎元洪是湖北新军的两大统领,他们都多次去日本学习和考察。

1907年张之洞离任湖广总督,进京担任军机大臣时,湖北新军练成了1镇和1混成协,即陆军第8镇(相当于师)和暂编第21混成协(相当于旅),共有官兵1.6万余人,是全国仅次于北洋新军的常备武装力量。

张之洞训练湖北新军时,在官兵中灌输“忠爱”“廉耻”思想。可是,时代已经变了,官兵掌握了更多知识后,视野变得开阔起来,不再局限于对一家一姓的“忠爱”,变成了对国家民族的“忠爱”。有了这样的“土壤”,很快,革命党人就在湖北新军中秘密开展宣传与组织活动。

1911年武昌起义前夕,革命党人发起的“文学会”和“共进社”,已在湖北新军中发展了2000多名成员,受到革命思想影响的则有4000多人。19111010日晚,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张之洞含辛茹苦训练的湖北新军,变成了大清王朝的掘墓人。这算是“种瓜得豆”吧?

修铁路

张之洞给武汉带来了一条铁路干线——卢汉铁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众所周知,铁路建设对于现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清朝晚期,能够有这种见识的人并不多。张之洞是其中一位。

1889年,张之洞刚刚抵达武汉任职湖广总督时,就向清廷打了一份报告,请求每年拨款200万两银子修建卢汉铁路(后改名为京汉铁路)。卢汉铁路从北京卢沟桥到湖北汉口,是今天京广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清朝末年,国家财政“一穷二白”,根本就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修建铁路。民间资本趋利避害,不愿意、不敢借钱给清廷,普遍持观望态度。张之洞只好把目光投向洋人,从比利时借款450万英镑(年息5厘,9折付款,期限30年),启动了卢汉铁路的建设。

1898年底,卢汉铁路从南北两端同时开工。190641日,全线正式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全长1214公里。时人评论:“此路跨越三省,三千五百余里,历时七八载,事非经见,工非素习,卒能一气贯通,畅行无阻,诚为开物成务,致富强之绝大基础。”


                  卢汉铁路

卢汉铁路的建成,改变了武汉在近代中国经济布局中的格局,让武汉迈入了火车、轮船客运齐发的水陆联运时期。从武汉出发,北可进京城、东可至江浙,西可达川渝。武汉真正成为了“九省通衢”之地。

不仅如此,张之洞还参与督办了另一条干线铁路——粤汉铁路。此前,清廷由于无钱修路,被迫与美国合兴公司签订了“粤汉铁路借款筑路合同”,定借路款400万英镑(后增加到4000万美元),粤汉路权被美国控制。1905年,张之洞奉旨督办粤汉铁路时,明确支持从美国手里收回粤汉铁路的路权,交由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绅商自办,“各筹各款,各修各路”。在张之洞的参与下,粤汉铁路路权被收回来了。

除了铁路,张之洞还在武汉大力发展水路交通运输。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轮船公司云集于汉口,开辟了多条长江航线,甚至还开通了直达德国汉堡、荷兰鹿特丹、埃及塞得港、法国马赛、比利时安特卫普、意大利热诺瓦、日本神户等地的国际航线。汉口俨然成为通江达海的国际港口。

工业企业的集聚、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武汉的人口急剧增加。1920516日《日日新闻》报道,当时汉口人口为40万人,汉阳8万人,武昌31万人,武汉三镇总人口达到了79万人,是全国仅次于上海的大都市。

人口的聚集, 催生了近代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为此,张之洞进行了大量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如湖北图书馆、湖北舆图总局、江楚编译局等文化教育设施,成为武汉城市早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个近代城市呼之欲出。日本驻汉总领事水野幸吉和美国作者魏尔·瓦尔特,不约而同地将汉口誉为“东方芝加哥”。有意思的是,芝加哥也是美国的第二大城市。

(原载《同舟共进》202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