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砍头不要紧:夏明翰和向警予的最后时光

录入时间: 2021-06-28      浏览:407

王钢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1928年3月20日,共产党员夏明翰写下这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后,昂首走向汉口余记里刑场,慷慨赴死,将生命定格在28岁的如韶年华。

夏明翰,湖南衡阳县人。出身名门望族,但从不以少爷自居,上中学就热衷学习革命理论。1920年,他放弃优越的生活,踏上艰苦的革命道路,先后担任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长、农民部长和长沙地委书记等职。1927年春,党组织派夏明翰到武汉开展农民运动,6月他调回湖南,参与秋收起义的组织领导工作。

夏明翰

1928年初,夏明翰调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他与新任湖北省委书记郭亮商议,取消盲目冒险的“两湖年关暴动”计划,以保存革命力量。而此时,湖北省委的交通机关遭到破坏。3月18日,因叛徒告密,夏明翰在武汉不幸被捕。敌人对夏明翰施以酷刑,劝其投降,但他始终视死如归,坚贞不屈。在昏暗的牢房里,夏明翰强忍伤痛,拖着手铐脚镣,写下三封家书。

在《给母亲的遗书》中,夏明翰劝慰母亲:“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离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夏明翰嘱咐妻子:“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留着相思念,赤云(夏明翰女儿夏芸的乳名)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在《给大姐的遗书》中,夏明翰表明心迹:“大姐为我坐牢监,外甥为我受株连。我们没有罪,我们要斗争。人该怎样做,路该怎样走,要有正确答案。我一生无憾事,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这三封从狱中秘密传出的家书,字里行间展示了感人至深的血肉亲情,更饱含着夏明翰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与那首《就义诗》一样光照千秋。夏明翰的四妹夏明衡、五弟夏明震、七弟夏明霹、外甥邬依庄也先后为革命献身,真可谓“誓将真理传人寰”。

1928年的武汉,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夏明翰英勇就义之时,另一位共产党员向警予在汉口被捕。向警予,湖南溆浦人,中共早期领导人和妇女运动领袖之一。1919年秋,向警予加入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的新民学会,12月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探求改造中国、解放妇女的真理,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迅速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

 1927年4月,向警予来到大革命中心武汉,在中共汉口市委及省总工会负责宣传与工会组织工作,并出席中共“五大”。“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武汉政治局势急剧恶化,向警予临危不惧,白天奔走于大街小巷、厂矿企业,组织和发动群众;夜晚处理案头事务,编辑宣传材料,筹办工人夜校,组织党员干训班,邀请瞿秋白、恽代英、任弼时等共产党人授课,给处在风口浪尖的武汉工人运动指明前进的方向。

向警予

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反共。党组织考虑到向警予的安全,安排她回湖南工作。“斗争越是困难,越需要我留在这里”。向警予以一个革命家的胆识和气魄,毅然选择留在武汉,转入地下坚持革命斗争。严酷的斗争环境迫使向警予不断变换住址,短短半年时间,她秘密的活动地点达数处,如汉口的广福巷、贤乐巷、昌年里等地,最后搬到法租界三德里。为了开展地下工作,向警予多次乔装改名,深入邮电、码头工人宿舍和工厂等地,发动工人群众与敌斗争;又重建党的秘密区委和支部,恢复被破坏的赤色工会,重新组织对敌活动。

 1927年10月,向警予负责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工作,并主编省委机关报《大江》。她的社论观点鲜明,文笔尖锐,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抗争到底,像一把利剑刺向敌人的心脏。1928年初,湖北省委机关遭到破坏,省委负责人相继被捕和牺牲。省委随即改组,向警予成为省委负责人之一,也成为敌人搜捕的主要目标。有同志劝向警予立即转移,请中央另派负责人来汉工作,她却坚定地说:大风大浪的时刻,一定要沉着镇定!武汉三镇是我党重要的据点,许多重要负责同志牺牲了,我一离开,一时无人支撑,就是说我党在武汉失败了,这是对敌人的示弱,我决不能离开!

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三德里被捕。在狱中,敌人对向警予严刑审讯,她大义凛然,誓死不屈,并鼓励狱中战友:“革命者应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未死前,总得努力工作。”5月1日凌晨,向警予面带微笑走向刑场,沿途高唱国际歌,高呼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将热血融化于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熹微晨光之中,时年33岁。

 1939年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毛泽东发出号召:“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