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激扬万千言 纵横论古今——评《中国县制》

录入时间: 2017-02-24      浏览:880

张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制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县制研究也开始受到史学界的关注,并涌现了许多相关著作和论文,对县制的发展演变、县制管理、县政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宋亚平研究员的这本《中国县制》则是现阶段史学界县制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探讨县政改革的一部力作。

 

 

  宋亚平著《中国县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9月版

《中国县制》一书,以十二章节三十万余字的内容,从纵横两方面展开论述:纵的方面,以时间为轴,考察了从夏商周三代到清末县制的嬗变和历史得失;横的方面,按照专题顺序,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了“小政府大社会”、内外轻重、官员考察、条块关系等引人深思的问题。本书通过这两方面的叙述,将县制剖析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呈现了一部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细细研读《中国县制》,笔者认为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强烈的问题意识。作者通过对县制演变和运行机制的论述,阐明了古代政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条块关系、“小政府、大社会”、内外轻重诸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作者认为历代统治者基于专制统治,都致力于收揽大权,防止出现县域地方保护主义,结果导致县级政府权利被削弱,出现中央与地方政府“条块分割”、弊端四出的局面。作者也注意到了基层官员的贪腐问题,通过对县官的选拔方式、工作环境、心理活动、行为方式、经济待遇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深刻综合的分析,认为“产生腐败的关键是其权力能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相反,对于县官来说,地域回避带来的负面效应远远大于预防腐败的效果。”这一论断体现了作者对于官员贪腐问题的深刻认识。作者将这种探究问题的意识融入本书,使文章内容充实,更具现实意义。

第二、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史学传统。在引言中作者提到“上述历史上的事例,无论是正面的经验还是反面的教训,确实都与当前的县制有着直接的关联,而且至今还是人们怀着极大兴趣在讨论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者认为,现代县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国家层级、中央与地方、干部队伍建设等问题,在历史中可以找到原型,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和总结有利于推动现阶段县制改革的进程。作者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更加突出了县制贯通古今的影响力。

第三、富有特色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一方面作者秉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阐明分封制与郡县制并不存在孰优孰劣问题,而是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产物。同时作者非常注意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体现了作者公正客观的史学态度;另一方面是作者运用比较的方法和跨学科的方法,将分封制与郡县制、古代的县制与现代的县制、中国的分封制与国外的联邦制等进行比对,达到了古今关照、中西贯通的效果。而政治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作者对史料的分析和把握更到位、更透彻。

宋亚平研究员的大作以幽默通俗的语言、轻松愉快的基调展开论述,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县制的历史与今天。全书没有大量材料的堆积,文字流畅犀利,不拘泥于史学考证,思辨性强。此外,作者主政咸安的经历对其写作有着深刻影响,文中不乏对县级官员的同情。总体上,《中国县制》一书对县制问题的剖析和现代县制改革的思考,对于现阶段县制研究和县政改革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不失为县制研究领域的一部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