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武汉方言词典》自序

录入时间: 2018-08-29      浏览:948

朱建颂

今年有两件事让我非常高兴,我的两部代表作,一部是《武汉方言研究》,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另一部就是《武汉方言词典》,由崇文书局出版。两本书都将以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尤其是《武汉方言词典》,这本词典是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独立编写的,距现在有二十年的时间了,词典内容已经有些过时,所以这次修订增加了些新的内容,主要是从《武汉年鉴》的方言专栏中抽取的一些词,时间从2000年到2014年为止。

 

朱建颂编著《武汉方言辞典》,崇文书局2017年10月版。

这本词典虽然是我独立编写的,但并不是只收录了我一个人知道的武汉方言,而是广泛地征求了武汉的、我的同乡们的意见,对一些我不知道的,或者我知道但是拿不定主意的内容,我都请教了相关方面的专家,因此我可以大胆地说,这部词典代表了武汉基本的方言的面貌,是武汉方言最后的定型。这本词典的第一版是繁体本,印数很少,武汉的书店里也很难找到,所以销量不大。这次崇文书局重新出版,并且改为简体字版,我非常支持。他们跟我的想法完全一致,甚至以前我不敢想的,他们也想到了,做到了。他们是“崇文”,我是“崇他”,他们做这件事情,有眼光和胆量,不计较利益,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我很赞成。

我一辈子都在研究方言,《楚天都市报》称我为“武汉方言研究第一人”。我推测将来方言不会平行发展了。什么叫“平行发展”呢?就是各地的方言根据各地的情况来发展。现在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方言都在向普通话靠拢,普通话也要吸收方言。大家如果注意过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就可以知道,新版《现汉》正在吸收方言词汇。这样普通话吸收方言,方言向普通话靠拢,将来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区别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大了,方言会逐渐消失。不过像这样的语言变化,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你们不一定能看到,更不用说我了。像我的这本《武汉方言词典》,我可以肯定地说,就是武汉方言最后的样子,将来的武汉方言不会再有大的变化了。将来的人们想要知道武汉方言最后的定型,就是这个样子。

这本词典已经出版了有二十年了,这次重印的审稿工作我也参加了,但是我年纪大了,眼睛看不见,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通读全文,只能少量看看出版社编辑们拿不准的内容。但我还是尽量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把能修改的地方也修改了一下。第一版的有些字,我原用得不够准确,现在经过了二十年的研究,又有了新成果,比如“楤担”的“楤”字,原来使用的是“葱”字,后来我在查阅古代韵书的时候,发现有“楤”这个字,释义为“担,两头尖”,这说的就是“楤担”,当然应该改成这个正字。我以前不知道,用“葱”作为借字,是错误的。还有一些条目,比如“鬼混唐朝”这个词,武汉方言里面有,原本没收,但是现在我发现别的地方的方言词典中收录了,人家收了我们就更要收。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一些,我就不多举了。

谈了这么多跟方言有关的问题,我再来谈谈读书的问题。现在的人普遍不读书了,甚至大学生、高级知识分子,拿了大学文凭却还只是个“文盲”。我一辈子教书写书,也很爱书,但我曾经去过一次武昌的新华书店,在那里看到的情景让我很痛心。当时武昌的新华书店一共有三层,但是里面只有三个人,一个是书店的售货员,三层的书店只有一个人看着,因为只有一位顾客。那位顾客坐在书店的台阶上看书,因为没有凳子。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我。我那天在书店里呆了半天,只见到了这两个人,感到很寒心。现在我们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对教育的投入这么大,学生上学方便,书店哪怕不赚钱也要开下去,可是真正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我希望今后大家能多去书店转转,年青人少上会网,多读点对自己有用的书。

(作者系武汉方言专家,武汉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