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汉口老通城曾家》的出版意义

录入时间: 2019-03-24      浏览:971

高晓晖

读罢这套130万字的《汉口老通城曾家》三卷本,我要向本书的作者、老通城曾家传人曾宪德先生表示衷心祝贺,并表示深深的敬意!2006年曾先生着手开掘老通城这座富矿,十年磨一剑,13次易稿,删改百万字,终于再现了老通城的百年传奇。

曾宪德著《老通城曾家》,武汉出版社2016年11月版。

完成这部长篇小说,曾先生是深怀一份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的。他在《后记》中说,要“再现我们城市的真实过去”,“力图为挽留和供奉城市的灵魂作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曾先生的文学追求,可钦可敬;曾先生的创作成就,可喜可贺!

曾先生创作出版《汉口老通城曾家》的意义在哪里呢?我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去思考:其一,它能彰显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我们以为,城市的文化是在城市的成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那么,城市中每一幢建筑,以及与建筑相关的人事流变,都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回忆老通城的成长故事,本质上是对老通城之于武汉这座城市的文化意义的一种确认。“不到老通城,不算到汉口”,把老通城视为一座城市的地标,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

其二,它表达对历史的尊重。我们当然承认“长江后浪推前浪”,却不能轻易地将“前浪拍死在沙滩”上。没有前浪的引领,后浪很可能迷失未来的方向。向历史致敬,表达对历史的尊重,为的不忘初心,为的是以城市之魂魄,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老通城曾家创业、救亡、再生的百年传奇,蕴涵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发掘这样一座精神富矿,毫无疑问,它对后来者的精神启迪和滋养,将如开井得泉,源源不绝。

其三,它唤醒我们不可或缺的“乡愁”。城市每天不一样,但在城市日新月异大踏步前进的过程中,如何珍视或者珍藏城市的历史记忆,如何等一等城市的灵魂,这都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我们不能忽视城建的挖掘机无情湮没城市记忆的严峻现实。复兴大武汉,不仅意味着城市规模足够大,城市的变化足够快,更重要的是,城市的文化底蕴还要足够深,城市文化自信还要足够强。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口老通城曾家》无论从创作还是从出版的角度看,它都将为复兴大武汉起到不可忽视的助推作用。

 除此之外,曾宪德先生的创作实践,也为当下的写作者作出了一个示范,深怀历史责任感的写作,深怀真心真意的写作,永远不会过时。

(作者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