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保卫大武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全民动员

录入时间: 2022-07-07      浏览:248

岳奎  郭倩

在上海、南京相继失守后,武汉成为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抗战中心。为应对抗战新形势,中国共产党在武汉成立中共中央长江局,专事负责宣传抗战方针政策,联络民主人士和外国友人,进行全民抗战动员,号召保卫大武汉。中共中央长江局从民族大义出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针,立足国统区实际,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还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传播到人民群众中去。《新华日报》《群众》等报刊大量报道全国的战况信息,揭露日军的残暴罪行。中共中央长江局还具体领导国民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宣传工作,坚持维护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抗战宣传周、抗战歌咏运动、建立抗战演讲室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民抗战动员,呼吁各党派及民众团体团结抗战,并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升到国际反侵略统一战线。中共中央长江局建立国际宣传委员会及其所属办事机构——国际宣传组,积极进行外事活动,扩大对外宣传,争取扩大国际统一战线,以寻求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随着战事逼近武汉,中国共产党积极动员一切民众保卫大武汉,并取得了很大成效;同时也认识到武汉保卫战的目的是消耗敌人兵力,争取时间,创造条件使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全民动员,宣传了中共的抗日主张,促进了民众团结,激发了全国民众的抗日斗志,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一、中共中央在武汉创办《新华日报》,进行抗战全民动员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针对抗战的新形势,决定在武汉成立由周恩来、博古、项英、董必武等负责的中共中央长江局。抗战背景下,战况牵动着国人的心。武汉各界以多种方式对日军暴行进行揭露,其中,报刊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中共中央长江局的直接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创办了《新华日报》,成为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第一份中共党报。中国共产党充分运用《新华日报》这一宣传阵地,详实报道抗战战况,让国人知悉日军侵略中国的真实情况,揭露日军的残暴罪行,激发全民的爱国精神和抗日斗志,并号召全国民众一致团结保卫大武汉。

一是揭露日军的残酷暴行。自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来,其所到之处国土沦丧,日军到处实施疯狂的烧杀抢夺暴行。中国共产党通过报刊、广播、传单等多种方式揭露日军侵略犯下的残暴罪行,《新华日报》对此做了大量的报道。如《天津来人谈冀民军纷起抗日》《敌在镇江残暴兽行》《日寇在南京暴行》《我同胞在敌军暴行下的惨剧》《敌寇暴行——敌机昨五度侵袭武汉》等。1938年3月29日,《新华日报》短评《赶快起来制止敌人的兽行》,揭示了日本在中国的残暴行为,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此外,《新华日报》还报道了日寇向陕北延安及晋冀鲁区域的军民投掷细菌弹、施放剧性伤寒病菌等。中共中央长江局通过多种方式揭露日军残酷暴行,呼吁广大民众团结一心,共同反抗并制止日军暴行,维护国家与民族的尊严。

二是及时分析中日战况。战况分析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武汉抗战动员的一个重点。《新华日报》在1938年上半年对抗战战况的报道就多达上百次;从版面设置来看,每期第二版都会报道前线战争,及时登载前线战况,并对战况发表社论及短评,及时分析日军下一步的侵略计划,使民众提前了解。南京失陷后,中国共产党就指出,敌人将开始第二期进攻:一面分路进占杭州、试图窥探江西境地,一面渡江北上、由淮南方面沿运河两岸及津浦线北段,同时又以海军威胁华南。不久之后,战事便集中于津浦线南北两段。日军试图夺取徐州以打通津浦线,使华北与华中战场联结,之后向陇海线西进,取道郑州南下,占领我国抗战中心城市——武汉。1938年5月19日,徐州撤守,意味着津浦路的战争至此结束。日军的下一步进攻目标,就是武汉。徐州会战对中国方面影响巨大,中国军队失去了钳制日军的战略要地和防御武汉的屏障,被迫采取正面作战防御武汉。日军在开始动作之前,就扬言8月15日以前,一定可以打下武汉。

三是广泛宣传报道广大爱国官兵的抗战事迹。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报道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的战绩和官兵英勇抗敌事迹。1938年8月25日,《新华日报》就发表社论,总结八路军一年来对日军作战的战绩,强调一年来八路军参加战斗600余起,消灭日军34000多人。近两月八路军每日参加战斗近10场。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一举歼灭敌军1000余人,大大激励了广大官兵。《新华日报》还重点宣传报道抗日战场上殉职的国共将领。如对英勇抗战殉国的将领刘湘,《新华日报》就给予了重点报道与宣传,专门发表《悼刘湘》,赞扬他鼓励川军抗战到底的精神。《新华日报》还刊登了《悼孙景灏烈士》《向前线忠勇将士致敬》《追悼东北抗敌阵亡将士》《欢送伤愈将士再上前线》《纪念我们的伍高年同志》《悼张海清同志》等文章,对为抗战牺牲的烈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毛泽东曾讲到,我们真诚地追悼抗日阵亡将士,表示永远纪念他们。中华民族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的伟大民族,为了反对侵略,维护民族自尊与人类正义,我们的方法就是战争与牺牲。

中共中央长江局还非常重视通过抗战纪念活动达到抗战全民动员的目的。抗战记忆在国家纪念日中属即时性记忆。因抗战属于进行时,其记忆表达于国家纪念日活动中,目的就是激励人们不断前进。中共长江局以形式多样、群众易懂的方式进行抗战纪念,揭露日军侵略暴行,激发国人的抗战斗志。如围绕“团结抗战”主题,进行目的明确、形式多样的座谈会、演讲会等活动。逢“一二八”“七七”“九一八”纪念日,通过《新华日报》刊发社论、纪念文章、纪念口号等来唤醒全民的抗战意识,团结力量共同抗敌。以纪念“九一八”事件为例,《新华日报》就指出,中国以此为国耻警醒国人奋起抗战,日本人举行的却是庆祝式,甚至将“日军占领东三省发动之日为独立国庆日”,试图将其侵略行为合法化。通过抗战纪念,使国人意识到国耻,从而激起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国难当头之时,民族精神的强烈与否直接关系国家的存亡,只要有着浓烈的民族意识和认同感,国家必将振兴。

二、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吁求扩大抗日统一战线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明确指出抗日战争需要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实行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并指出抗日的民族团结是在国共两党彻底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精诚团结,共赴国难。

全面抗战初期,国统区的爱国民主群众运动受到国民党的限制和压迫,抗日救国宣传还不够普及深入,民众尚未广泛动员和武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亟需充实和巩固。1937年,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指出:“我们的正确的政治方针和坚固的团结,是为着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目的。”实际上,中国共产党早在徐州会战前,就派遣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一批领导干部到武汉工作,以加强统一战线,动员组织各界民众抗战。

(一)呼吁民众加入抗战队伍

随着战争逼近武汉,武汉地区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热情空前高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云集武汉。1938年4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在武汉成立,周恩来任政治部副部长,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第三厅名义上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领导,实际上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机构,接受党中央的直接领导,是由周恩来具体负责国共合作下主管抗战宣传运动的领导机关。在第三厅的具体组织和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更为系统、更具组织性。团结广大文化界、思想界进步人士,是第三厅开展战时宣传活动的首要任务。第三厅团结了近2000位文化名人,在国统区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战文艺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组织领导作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如果抗日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应“联系士兵和老百姓的生活,把战争的政治动员,变成经常的运动”,并“靠它取得胜利”。

一是开展抗战宣传周。第三厅成立后,第一个较大的活动便是从1938年4月7 日至13日,以文字、演讲、歌咏、美术、戏剧、游戏为主题,每天一个宣传重点,在武汉三镇开展抗战扩大宣传周。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撰文,指导如何开展抗战宣传。“在文字宣传上要力求具体、通俗和生动;在口头宣传上要力求普遍、通俗和扼要;在艺术宣传上要普遍、深刻和激越感人。周恩来要求把这次抗战宣传周的经验,推广到各城市乡村去,一直达到全中华民族的动员。宣传周的第一天,传来台儿庄大捷的消息,武汉三镇举行了十万人的火炬游行。几十个演剧队和几百个口头宣传队深入至武汉的大街小巷、工厂、码头、郊区农村进行抗日宣传。又举行了歌咏日、美术日、戏剧日、电影日、漫画日等活动。在各种宣传活动中,广大群众都踊跃参加,形成规模空前的群众性抗日救亡活动。”

二是举办抗战歌咏运动。除了用音乐会的宣传形式以外,中国共产党还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到壮丁队里、士兵营里、工厂里、游艺场、农村里去有效地作歌咏运动。还尽可能利用旧的音乐形式,例如运用旧有的山歌、民谣,更能充实歌咏运动。救亡歌咏运动在抗战中唤起了相当巨大的力量。雄壮的歌声激荡了大众的心灵,鼓起了大众的勇气;如歌咏队、合唱团等团体,在许多青年男女中也起了组织的作用。

三是建立抗战演讲室。针对抗战动员中存在的问题,如民众不了解抗战胜负和自身的关系、政府动员民众的措施尚未被大多数民众理解、不少民众被救国热潮激动了然而不知道怎样参加抗战工作,等等,我党在武汉建立了多个抗战演讲室。抗战演讲室除了每天定时演讲外,还到茶馆里设立演讲站,因为体力劳动者这时才有一点闲暇。此外,还开办了抗战书报室、抗战识字学校、抗战壁报和书报等。这一时期,抗战演讲室、书报室等成为武汉抗战重要的文化中心和组织、发动群众的中心。

中国共产党形式多样的抗战宣传,既表明中共坚决抗战的决心,又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激情,从而壮大了抗战队伍,扩大了统一战线,促成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在抗战动员形式上,中国共产党主要发动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等。

为了发动工人抗日救亡运动,中共中央向武汉派出了陕甘宁边区总工会代表团,并参加了以朱学范为首的中国劳动协会。1938年3月,中共中央长江局与朱学范等“劳协”领导层取得联系,共同在武汉成立中国工人抗敌总会筹备会。总会为提高武汉工人的抗敌意志,积极参加了武汉抗敌宣传周各项工作和活动,还组织了50多个宣传队,深入工厂、码头等,开展大规模宣传。

每次大的学生运动,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与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特别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运动相联系。中国学生运动是在民族解放的浪潮中生长起来的,是民族解放运动中一支有力的队伍。湖北省各级学校战时服务宣传队,奉令在湖北各地各界举行宣传会。这些宣传使得地方民众抗敌情绪极为高涨,宣传人员每讲至“最后胜利必属于我”时,听众都鼓掌欢呼。聆至暴敌奸淫烧毁等,则均咬牙切齿,气愤填膺。

武汉地区妇女救亡运动也开展得非常活跃。邓颖超、孟庆树等以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驻汉代表团身份,积极团结各界爱国妇女,发展壮大妇女方面的统一战线。邓颖超是国民参政会中共代表团成员,在国共双方都有很高的威信。当时武汉妇女界救亡团体及工作部门有20 多个,如全国妇女救国会、新生活妇女指导委员会、汉口基督教女青年会等,以及在汉活动的多个外地妇女救亡团体。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把动员青年,激发青年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作为抗战动员的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通过《新华日报》等报刊多次指出,优秀的青年人才不能坐着等待亡国奴的悲惨命运,青年应该用自己宝贵的热血和头颅去保卫自己,保卫祖国的独立和自由。前线和后方,无论在沦陷区域里的游击队中,还是在各种各样的救亡工作中,都有成千上万的青年在活跃。全国最优秀的青年,要参加到抗战中去,参加到军队中去,这是他们今天的中心任务。我党还特意指出了女青年的责任,并赞扬后方重镇汉口女青年会,自从经历“八一三”抗战之后,她们尽心竭力做了许多救亡工作,如募捐、救济伤病,等等。

(二)呼吁党派及民众团体合作抗战

中共中央长江局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代表中共中央继续同国民党谈判,以巩固和扩大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发行抗日报刊,动员人民抗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共中央长江局指导的《新华日报》自创刊起,就担负着“传达中共抗战主张,维护抗战统一战线”的重任。在抗敌建国的目标下,全国的各党派和民众团体,都要更加精诚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共同发展。上海、南京相继失守后,中国共产党把呼吁党派及民众团体合作抗战作为在武汉进行抗战动员的重点任务。

其一,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主张,号召各民族党派团结抗战。《新华日报》发表了多篇社论呼吁团结抗战,其中《巩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指出:日寇是全中华民族的敌人,为了“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为了获得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为了保障抗战的最后胜利,愿同胞努力巩固国内各民族的抗日救国大团结。《加强抗日各党派的团结》的社论则明确提出了“三个必须”:必须继续扩大和巩固各抗日党派的团结与合作,必须吸收各种职业和救亡民族团体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把已有的各种民族团体和组织充实起来,把还没有组织的民众组织起来,或吸收到现有的组织内来。

《新华日报》还积极报道了国民党的抗日主张,强调国共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刊载了国民党爱国民主人士宋庆龄、何香凝等拥护抗战建国纲领,实行抗战到底的讲话。“中国共产党在自己一贯的方针下愿意与中国国民党及全国其他党派,站在一条战线上,手携手地团结起来,组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战胜万恶的日寇,为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斗争。”我党还呼吁中间党派,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报刊,大造抗日救国舆论,督促政府实行民主,实行全面抗战。武汉抗战期间,中间党派不仅创办报刊宣传自己的抗战主张,还出版发行了许多宣传抗日的书籍和小册子,在动员群众、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二,组织成立抗日救亡群众团队,号召全民族抗战。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中央长江局和湖北地方党组织发起成立了一大批抗日救亡群众团体,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城乡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据不完全统计,从抗战爆发到武汉失守,仅在武汉的抗日救亡团体(包括全国性的组织在内)就有260多个(见表 1)。各抗日救亡团体在抗日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在促成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与扩大的同时,还将眼光放到国际上,注重得到国际反侵略统一战线的支持,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升到国际反侵略统一战线,1938年1月26日《新华日报》刊发专论《国际反侵略统一战线》。2月2日的《展开世界援华运动》社论就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人民反对侵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共同的事业。因此,我国人民英勇抗日,是巩固国际反侵略统一战线的推动力;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每一个胜利,也是给予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极大的实际援助。《新华日报》还对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做了大量报道,高度肯定了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重要意义,指出西班牙人民的每一次胜利,都是对中国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鼓励。1938 年,为了适应国际统一战线的工作,中共中央长江局专门成立了国际宣传委员会,以加强和扩大对海外侨胞与国际友人的宣传统战工作。该委员会受周恩来直接领导。国际宣传组的重要职能之一即开展外事活动,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的帮助和支持也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斗志。

三、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动员“保卫大武汉”

武汉地处华中腹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本最初想以少数兵力,占领平津,继而同时进攻华北、上海,试图速战速决,达到占领华北之目的。在上海、南京、太原失陷后,日军企图继续攻占武汉。日本为实现其速战速决、灭亡中国之目的,将占领汉口作为其尽快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徐州失守后,武汉成为日军夺取的直接目标。日军1938年秋季作战指导要领提到,汉口作战的目的,是因为此地是蒋政权最后的统一中枢。武汉三镇的攻占是继徐州之后的继续事业,日军为武汉攻略战做出了充分的准备:一方面是对武汉三镇的概况清楚地掌握(包括武汉三镇的地位、沿革、市街、租界以及气候、疾病、人口等);另一方面,则是作出了详细的作战部署。

徐州失守后,中共中央发出指示,“以为敌置武汉抗日重心于不顾而将主力立即转向华北及西北打击游击队及切断中苏交通的估计是不适当的”,“我们的口号是保卫武汉,保卫广州,保卫西北,坚持华北游击”。当前的紧急任务是“保卫武汉,保卫全中国,用一切方法削弱敌人,加强自己,克服一切困难与动摇,以持久战最后战胜敌人”。

在日军准备进攻武汉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积极防控和部署。党中央指示中共中央长江局立刻成立鄂豫皖省委,省委的中心任务是武装民众,准备与发动游击战争等战略部署,并提出应大批动员住在武汉的鄂豫皖三省的学生、失业工人、革命分子,回到自己的家乡去领导保卫家乡与反抗暴日的游击战争,应鼓励集中在武汉的人才大批到长江以北的乡村中去工作。

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的《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党报,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1938年1月12日,刚创刊的《新华日报》就发表了叶剑英《目前的战局与保卫武汉》,分析了日军占据上海、南京之后的战略企图,并号召“动员民众积极参战,使军民相互配合起来共同保卫武汉”。随战事愈益紧张,《新华日报》对保卫武汉的宣传也愈益集中。《新华日报》担当起了抗敌救国的神圣职责,不遗余力地吹奏起动员人民、鼓舞人民、警醒当权者保卫大武汉的号角,连续发表了《保卫大武汉》《总动员保卫武汉》《保卫武汉与青年的责任》《变敌人的后方为前线》《在保卫武汉中展开肃奸运动》《文化界动员保卫武汉》《武汉——已经临到紧急关头》《抢救武汉必须真正动员民众》等社论近30篇。其中,《总动员保卫武汉》的社论指出,需要大胆进行政治改革,并作出充分的军事准备。全武汉全中国人们紧急的动员起来,在中央最高当局的决心和计划下,进行保卫武汉的动员!并指出,保卫武汉,可以为我们争取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来准备中国自己的力量;保卫武汉,是要把武汉变成巩固的后方,给前方作战以有力的保障,从而减少之后抗战许多不必要的困难;给国际人士更好的影响;给日寇更大的困难。

中国共产党宣传号召保卫大武汉的意义,在于力争长时间地保卫武汉,创造条件使中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保卫大武汉的战略方针符合“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的根本指导方针。1938年6月武汉保卫战打响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保卫武汉重在发动民众”的指示精神,中共中央长江局和湖北省委更加积极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开展了一系列以“保卫大武汉”为中心,以支前和战地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抗日救亡群众运动。武汉抗战时期,我党进行的全民动员收到了巨大成效。

一是“七七”献金运动。在纪念抗战一周年时举行的“七七”献金活动,得到了武汉民众的踊跃响应,献金人数特别多。除一般市民、工人、职员和学生外,连人力车夫、码头苦力、工厂女工、盲人、哑巴,甚至乞丐,都纷纷解囊。由于献金踊跃,筹办者增设了多处献金台,并把时间从3天延长为5天,献金总额达百万元以上。此次献金运动将武汉各界为保卫大武汉而掀起的抗日救亡群众运动推向高潮,不仅表现了武汉民众对保卫武汉的支持,“同时表现了武汉及各地千百万民众在目前国难危急的情势之下,对抗日建国事业发挥了自觉的积极性与伟大的英勇精神”“在全民抗战史上添了光辉的一页”。

武汉会战时期中共组织民众举行献金活动

二是积极组织募捐。1938年9月,武汉抗战形势已十分紧张,大批伤员转运武汉,缺乏药物、敷料。中共湖北省委各级地方党组织动员群众,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向社会民众募捐,大量民众将纱布、剪刀、镊子、药品等物品,送到协和医院及各伤兵收容所,一些青年还义务为伤员换药洗衣、代写家信等。

三是广大民众积极投身武汉保卫战。许多民众积极投入到保卫大武汉的各种工作,有的参军上前线,有的深入敌后,有的奔赴延安,其中包括青年学生、工人、文艺工作者、医生及技术专家等。1938年8月,通过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招生委员会去延安的青年就达800多名。武汉失守前夕,武昌一地就有数百位工人在湖北党组织带领下前往延安。

中国共产党积极动员多方力量保卫大武汉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武汉保卫战是以武汉为中心,以鄂、皖、豫、赣为广大战场的战役,而不是武汉一城一地之攻守。当日军大举进攻武汉,长期保卫武汉的条件不具备时,中国共产党也将目标转向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抗日救亡”是抗战时期长期的动员目标,如果一味强调死守,不仅对保卫武汉无大的帮助,对长期抗战也是有害的。在武汉会战拉开序幕之后,战争的局势并未向期待的方向发展,而这并非是当时中国共产党能以一己之力扭转的局面。武汉最终于1938年10月失守,抗日战争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在武汉抗战时期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对湖北抗日救亡运动的“统制”政策,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动员了千百万群众投入到抗战洪流之中,而且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武汉抗战的准备工作。在整个武汉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抗战全民动员,不仅向武汉民众详实报道战区战况,揭露日军暴行,还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强调要坚持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呼吁各界各党派及民众团体共同抗战,同时还注重对国际反侵略统一战线的报道与宣传,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升到国际反侵略统一战线大局的高度。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进步的方针和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赢得了民心,推动了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灵活多样的动员方式,为普通民众容易接受,激发了民众的抗战斗志,把各民族、各阶层、各地域的广大民众广泛动员起来,积极投身抗战,真正使抗日战争成为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性的抗战。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动员使中国人民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统一战线与联合打击敌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随着战争直逼武汉,中国共产党积极动员全武汉军民和全国人民加入到“保卫大武汉”的队伍中。当然,中国共产党清晰地认识到保卫大武汉的目的是消耗敌人的兵力,也争取了宝贵时间,有利于全国的持久战。

来源:《学习与实践》2021年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