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汉口开埠与茶叶贸易的关系研究

录入时间: 2023-07-18      浏览:123

林启晟

“咸、同间,增开五口,互市便利。西人需茶急,茶船入泊汉口,收茶不计值。汉口在近代茶叶贸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清之际便有大量茶叶运输至汉口,经加工贸易后再向外运输。清末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福建与江浙地区的茶叶生产及贸易受到巨大冲击,当时的晋商为寻求出路,便在湖北、湖南交界的羊楼洞进行茶叶种植, 两湖地区茶产业的发展使得汉口的茶叶贸易愈发兴盛。汉口于1861年正式开埠,大批外国商人到这里开设洋行,设立茶场,收购茶叶。汉口开埠后不久便超过广州与福州,成了国内第一大茶叶贸易城市,港口贸易的兴盛也使其被外商誉为东方芝加哥

一、汉口开埠与茶叶贸易

张之洞曾言:汉口商务之盈绌,尤专视茶叶之盛衰。茶叶是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特别是汉口开埠后,茶叶贸易快速发展,吸引着以英俄为首的洋商蜂拥来此。但汉口的经济繁荣,尤其是茶叶贸易的兴盛并非是由开埠带来。汉口的开埠不过是让汉口原本便繁盛的茶贸市场更进一步,其中的因果逻辑并非仅仅是汉口因茶兴,更是汉口因茶开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它位于中国本土之中央,有两大水系可以广泛地与四周相通……因此,此港是湖北、湖南、江西和四川各省的茶输出之最大市场。中国中部茶产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茶叶的集散中心有汉口、九江、芜湖、上海、宁波、温州等港口。倘若只从茶叶贸易的角度出发,九江港是汉口与上海航运贸易的转口港,芜湖港和宁波港更多则是航运线路中的中转站,而温州港中集散的茶叶主要产自福州,所以在长江流域中,最为核心的茶叶输出港是汉口。

而这种将茶叶运输至汉口再统一分销的模式并非在开埠后形成,早在开埠之前,汉口的茶贸模式就已然发展成熟。中俄官方的茶叶贸易是从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 签订后开始的……俄华茶叶之路上最大的节点是汉口,因为汉口是茶产区的集散地,又是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起始 点,茶叶先运输至汉口,再走汉水至河南……”清朝中后期,中部茶区的茶叶便汇至汉口,由晋商运往恰克图,并与俄商进行贸易,这种模式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逐渐成为中俄茶叶贸易的主要方式。

依靠茶叶贸易,两湖流域的茶产业迅速发展,汉口也愈发繁盛。但对于俄商而言,这种模式使得在交易过程中茶叶价格基本被晋商控制。而只要汉口开埠,俄商便能与茶产区直接进行贸易,扩大茶叶贸易量,同时利用汉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其采买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以此获得丰厚利润。这也正是汉口开埠后俄商迅速进入汉口,迅速设立洋行,并深入茶产区建立茶厂的原因。

(二)茶贸利润不足

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中,增辟了11个通商口岸,其中便有汉口,但当时的清朝政府以清军与太平军在武汉周边僵持不下为由,将汉口的开埠时间延后。在此间隙,中英双方不约而同将焦点放在了茶叶贸易上。清朝官员十分关注汉口的茶叶贸易能否为政府带来充足的财政收入,以供养当时汉口日渐庞大的常备军事力量。1859年,时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把目光放在开发汉口与欧洲的直接茶叶 贸易方面,命令其下属重新评估税收程序,以寻求额外的政府收入。而当时的英国商人则把在汉口主导茶叶贸易的协兴公中国商行称之为黑茶行,并要求领事金格尔处理这种垄断行为。这一事件也就直接导致了中英在汉口茶叶贸易中的第一次冲突。

这种冲突并不是偶然现象,事实上,随着汉口茶贸市场的不断发展,中英茶商间的矛盾愈发巨大。随着效率地不断提高,由茶产区运来的茶比早年时更快捷,汉口的茶季也就相对缩短。当时的茶叶贸易大多是由茶产地的茶商将茶叶运送至汉口,再由买办进行采买。而这对于洋商而言无疑十分不利,因为汉口茶叶市场的中国茶商可以随意操纵汉口的茶叶价格,并且由于当时的茶叶贸易主要为卖 方市场,各个买家之间相互竞价,往往会使得茶叶价格颇高,再加上多了中国本地茶商运输采买的环节,洋商的利润便肉眼可见的下降了。所以那时带现金深入茶产区,定契约购茶的制度已大为减少,因为这被认为对外国人非常不利。

1858 年,英国商人霍金斯从汉口码头将满满一船汉口红茶运往欧洲,开启了汉口茶输往欧洲的茶叶之路。当时十分著名的茶商买办刘麟郊和朱紫桂,二人置办生记茶庄,常年往来于湘潭与汉口之间,为英国商人购置两湖红茶,霍金斯便是他们的主顾之一。他们二人的茶庄逐渐成为汉口茶叶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当时的红茶市场有生记红茶不上市不开盘的行规,可见他们二人的影响力。据朱氏族谱记载,仅十余年光景,朱氏就赚取了外商白银百余万两,成为两湖地区著名的大茶商。中国本土商人依靠市场优势攫取茶叶贸易中的利润,自然引起洋商的不满。在此情况下,促使汉口开埠,使得洋商能够亲自在汉口买卖,甚至深入内地茶叶产区直接采买加工,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洋商在茶叶贸 易中的劣势地位。

(三)传统茶路受阻

18世纪中后期,中国茶叶出口数额逐年递增,其中绝 大部分都销往英国。1797 年英国的艾登描写当时的饮茶情 形时说:不仅是绅士喝茶,倘若我们去到乡下,就可以看到草屋里的农民都在喝茶。可见当时茶叶已然成为英国各个阶层的生活必需品,同时也可以反映茶叶贸易对于英国的重要性。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不到两年时间,太平军便攻克南京,控制了长江下游。在当时太平天国运动使得东南茶贸受阻的情况下,西方国家不得不在国内重新寻找一个茶叶产地以防止未知的贸易风险,汉口以其独特的地 理资源优势以及茶贸实力进入了英国的视线。英国园艺家罗伯特·福琼曾两次进入长江中下游考察,这位著名的茶叶大盗最初只是为了弄清红茶与绿茶的区别,但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了汉口作为茶贸港口的潜力。福琼的考察使得长江中下游的湖茶后来居上,促使汉口成为英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主要采购和集散中心。

事实上,就算没有福琼的这次探险,英国迟早也会发现汉口的茶贸潜力。1855 323日,时任上海领事的阿礼国在给香港总督的公文中便表达了破除五口通商、全面开放中国的侵略思想。他在信中提及:英国应该深入中国内地,要继续占有中国茶叶和生丝的生产,并且保持和扩大鸦片与印度棉纺织品向中国的输出。可见英国无比迫切地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在华的茶叶贸易,而福琼的发现不过是加速了汉口开埠的进程。

这一结论从《天津条约》签订后英国人的表现中也可窥见。185812月,刚在上海与清政府签订《中英通商章程》 的英国特使额尔金不顾劝阻,在长江下游仍在交战的情况下,从上海沿江行驶到汉口考察。在汉口进行了5 天考察, 拜会完胡广总督官文之后,额尔金感叹:得睹内地幅员辽阔,人物之甚深为欣慰。在与当时的湖广总督官文交谈时,额尔金也对汉口的茶叶加工与装运能力赞不绝口。从前期对于扩大茶叶贸易的渴求,到中期探险家的寻访,再到条约签订后的考察确认,英国的逻辑链条已十分清楚。由于传统茶贸路线受阻,加之国内日益扩大的茶叶需求,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茶叶贸易市场对于当时的英国而言, 无疑十分必要。

二、结语

 “茶到汉口盛,汉口因茶兴。中部地区的茶叶汇聚至汉口加工分销,相对集中的生产加工模式使得早期的湖茶能够迅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远销海外。而也正是由于成了声名在外的茶贸重镇,汉口迅速被西方列强打开了大门,被迫参与到国际贸易中。但无论如何,汉口的开埠对于其城市社会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汉口的确因为茶叶贸易而兴盛起来,汉口城市以更国际化的形象出现于中国与世界。

在当时的西方观察家眼里,汉口因茶而存在,茶是汉口吸引西方人唯一的理由。而在当前万里茶道申遗的背景下,汉口再一次迎来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遇。这个楚中第一繁盛处应将其百年前辉煌的茶叶文化重新拾起,并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展现新的城市形象。

来源:《大学》,202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