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铁军再生: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

录入时间: 2021-07-17      浏览:343

 王钢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湘、赣、闽、粤、浙、鄂、豫、皖)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

叶挺为北伐名将,曾任有铁军之称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为北伐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叶挺也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的创建者之一,八一南昌起义时任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时任军事总指挥,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与党组织脱离关系。由尚未恢复共产党党籍而又在国民党军界人脉深厚的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一职,是国共两党都认可的人选。新四军的得名也来自叶挺的建议,他希望新四军继承北伐时期“第四军”英勇善战的优良作风,成为一支抗击日寇的新“铁军”。

193711月初,叶挺、项英先后赴延安,共商建军大计。在中央党校礼堂举行的欢迎大会上,毛泽东发表讲话:“我们今天为什么欢迎叶挺军长呢?因为他是大革命时代的北伐名将,因为他愿意担任我们新四军军长,因为他赞成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所以我们欢迎他。”叶挺对中共中央如此隆重的欢迎心怀感激,在致答词时说: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险,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是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毛泽东与叶挺、项英交谈后,见条件已基本成熟,决定新四军军部暂驻武汉。

19371112日,叶挺来到阔别十年的武汉,当年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变成了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在这片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叶挺又肩负起筹建新四军军部的重任。他在汉口日租界大和街26号(今胜利街332-352号)设立新四军筹备处,以极大的工作热情为新四军招兵买马,并就新四军的建制编制、干部配备、后勤给养等问题与国民党谈判。

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今汉口胜利街332-352号)

1225日,叶挺、项英在新四军筹备处召开军部机关干部大会,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李子芳、参谋处处长赖传珠、军需处处长叶辅平、军医处处长沈其震及鄂豫边游击区负责人张青萍、胡龙奎等60余人参会。叶挺、项英分别报告了抗战形势,上海和南京失陷的经过及原因,布置了集中部队开赴前线的任务。

这是新四军军部机关的第一次会议,标志着新四军军部的诞生及新四军正式建军。新四军军部在武汉诞生,是新四军军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辉煌一页,是我党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胜利。自此,新四军军部在汉口大和街26号挂牌办公,政治部、参谋处、副官处、军需处、医务处等机关部门开始正式运作。

19381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左三)、副军长项英(左四)、参谋长张云逸(左二)与曾山(左五)、副参谋长周子昆(左一)在武汉。

新四军组建之初军务繁杂,百事待举,中共中央长江局坐镇武汉,协助新四军军部度过初创阶段的艰难。江南红军游击队的组编工作,由项英、陈毅、曾山、张云逸等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东南分局负责人主持;江北鄂豫皖边、鄂豫边及江南湘鄂赣边的部队改编工作,主要由长江局在武汉直接指挥。周恩来、叶剑英等指导河南党组织创建了新四军游击支队。

新四军白手起家,在武器、经费、物资等缺乏保障的情况下,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和叶挺等人多方奔走,与国民党进行艰难的交涉,争取了部分经费和给养,缓解了自身困难。中共中央长江局还发动各地党组织和抗日救亡团体资助新四军。长江局及所辖鄂豫两省委,在武汉、鄂东七里坪、鄂中汤池、豫南竹沟等地举办各种训练班和教导队,共培养出六千余名军政骨干和各类人员,这些人后来成为鄂豫皖鲁苏等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骨干力量和新四军各部队的重要干部来源。

武汉会战期间,为了扩充兵源,武汉党组织动员了一批学生、知识分子和工人参加新四军。《新华日报》还大量报道新四军东进作战、深入敌后打击日军的战绩,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也经常在群众大会和社交场合宣传新四军。这一切都极大提高了新四军的声誉。

19381月初,为指挥部队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新四军军部从汉口迁往江西南昌。128日,《新华日报》登载《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启事》:本军奉命即行整编出发,军部当即移驻南昌,前汉口大和街26号军部即行结束。以后驻汉办事处事宜,委托八路军驻汉办事处钱处长代办。

当新四军集中整编完成后,中共中央长江局和新四军军部即指挥各部队东进抗日,拉开了南方各省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这支英雄的铁军驰骋抗日疆场,英勇杀敌,与八路军南北呼应并肩战斗,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为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不朽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