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曹祥泰”的百年风华

录入时间: 2023-01-13      浏览:162

卢耀武

武汉曹祥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为闻名海内外的曹祥泰杂货店,已有138年的历史。“曹祥泰、不愁卖”是顾客的评价,“跌在人前,涨在人后”是商店的法宝,因此“祥”字牌糕点至今畅销不衰,依然显现百年老店的独有风采。

1863年(清同治二年),“曹祥泰”创始人曹南山开始提篮叫卖,1884年(清光绪十年)开办曹祥泰杂货店。一个多世纪以来,曹家三代人走过了提篮子、挑担子、摆摊子、开店子、办厂子的艰辛创业之路,1949年后几代员工经历了公私合营、联购分销、计划供应、承包经营、企业改制的发展里程,其经营业绩稳居同行业第一。1997年进入全盛时期,营业额为2020万元,上交税金167万元,利润112万元。

传奇发家

曹南山是武昌卓刀泉人,13岁那年父亲去世,遗下母亲和两个弟弟,无以为生。曹南山向街邻借钱,以几升蚕豆炒熟提篮叫卖,维持生计。他卖蚕豆时,用竹筒装满后不像别人用手刮平,而是再抓一把给你,比别的小贩慷慨,人称“曹大把”——这应该算是曹家第一个品牌吧。

“曹祥泰”创始人曹南山画像

曹南山逐渐有了积累,经营起了干果、水果生意,由提篮子到挑担子,进而摆摊子。他的两个弟弟相继长成参与经营,三兄弟各有专长,二弟善贩运桃子,三弟善储藏秋波梨,曹南山则擅长盘西瓜。

清光绪年间,有一年六月连下阴雨,河里运来的西瓜大量积压船上。曹南山判断久雨必久晴、晴后必热,于是力排众议,用几串钱买回两大船西瓜,自己的小屋堆不了,还堆满邻居的堂屋。不久,天气连日放晴果然酷热,西瓜价格陡涨。当时正值“秋闱”之期,各州县的考生云集省城武昌,曹南山“奇货可居”,西瓜由几个钱一斤涨到几十个钱一斤,最后到一串钱一斤,两船西瓜竟赚了400多串钱,曹南山有了起家的本钱。

1884年(清光绪十年),曹南山在武昌后长街的新街口,开设了一家杂货店,请了一个伙计,招了两个学徒,挂起了“曹祥泰”招牌,取吉祥安泰之意,开始经营水果、干果、杂货、炒货,后又增加大米、五金、铁器等。

一段时期后,兄弟三人分家,二弟经营茶叶,三弟经营杂货米店,但两个弟弟均无多大发展,曹南山的店子也失火毁于一旦。曹南山向汉口铁号借银3000两,将店址迁移到更为繁华的长街(即现址武昌解放路417号)复业,长子曹云阶接手实际负责经营,当年还清欠债并有盈余,“曹祥泰”步入发展的成熟期。

多业扩张

1910年,曹祥泰”开办福记杂货店、禄记米店、寿记钱庄、喜记槽坊,资金总额一万两银子。

这时候,杂货业已相当发达,各店收进的铜元很多,而一般居民又需要铜元零用,往往拿“官票”换杂货店的铜元,而官票与铜元之间是有“差价补水”的,杂货店可以从中获利,久而久之杂货店就兼营兑换业务。

“曹祥泰”由兑换业务发展到开设寿记钱庄,钱庄除兑换银子、光洋、龙票外,还吸收社会存款。市民认为“曹祥泰”有店子、有厂子靠得住,因此存款生意也很兴隆。恰好省库“湖北省官钱局”(现省工商银行旧址)就在对面,“曹祥泰”和官钱局的师爷经常往来。由于政治腐败、贪污盛行,各州县的厘金局长将钱粮厘金上缴省库之时,顺便把搜刮来的钱用私人名义存入寿记钱庄。

寿记钱庄的大量存款,对杂货店、工厂的资金运用、业务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钱庄还将存款放给官商合办的企业,如“永光拖轮公司”“湖北官砖厂”“厘金局”等。遇上政局变动,官僚们的存款要提现,而钱庄贷给官办企业的钱都收不回来,钱庄所欠债务达30万元左右,超过了“曹祥泰”流动资金的总额。当时武汉钱庄倒闭颇多,但“曹祥泰”所属企业都获了厚利,抽调光洋十三万六千余元、纹银一万一千五百余两,偿还了钱庄的债务,钱庄顺利结束。

“曹祥泰”在汉口汉正街永宁巷开设了一家分号,它的房子用厚青砖砌成,防火性能好,衍生了一个武汉广为流传的歇后语:“曹祥泰的房子——两墙(两强)。”大意是生意左右逢源、两头赚钱,反映了其经商智慧和生存法则。

1911年辛亥革命后,曹南山的次子曹琴萱进了杂货店,他是武昌第二中学的学生,受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有“振兴实业,挽回利权”之志。这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帝国主义无暇东顾,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发展机会,“曹祥泰”拿出积累的资金开始投向工业。1915年在武昌都府堤创办祥泰肥皂厂,1917年在汉口龙王庙开办曹祥泰西号(后改为祥泰新百货号亦是祥泰肥皂发行所)。1921年在汉口沈家庙创办祥泰禄记机米厂,1922年开办了铭新纽扣厂,1928年开办了经新针织厂。1932年开办的申新香皂厂,到抗战前夕资产70万元,年产12万箱,占武汉市场70%的份额,还远销省外及南洋。

1932年,曹祥泰”在本店炒房的基础上增设糕饼房,奠定了前店后厂的格局,它生产的小麻饼、小麻叶、蛋糕、芝麻糕、绿豆糕、酥糖、京果、喜饼等糕点,由于选料认真、生产规范、货鲜味美,深受广大顾客欢迎。尤其是喜饼价廉物美,三郊六县凡逢年过节、结婚生子、建房上梁,老百姓都要到“曹祥泰”用箩筐挑喜饼回家待客。

1936年曹祥泰”职工60多人,流动资金三四万银元,批零生意三七开,日平均销售八百至一千银元,年利一万多银元。

国破店衰

1938年10月日寇逼近武汉,“曹祥泰”抽出肥皂厂资金买港汇37万元,购进皮油4000担、椰子油500担、香油6000余磅、卷筒纸60000磅、玻璃纸2000令存放在英商洋行,1941年太平洋战争暴发,全部被日寇掠夺。米厂机器在西迁途中或被炸或被日寇劫走,未能搬走的锅炉被敌伪掠夺,厂房被炸毁。

武汉沦陷后,肥皂厂被日寇日华油厂占用,原料及半成品被日寇侵吞,生产军用肥皂。经新针织厂的全部机器设备也被日寇搬走,厂房全部被炸。曹祥泰杂货店也被日寇强占,改为“海军酒保”(即海军酒吧)。

曹云阶被迫改名为“吴云春”隐居汉口法租界伟英里28号,以图东山再起。大部分店员被遣散,只有少数高级店员在汉正街开了一家小杂货店,取名“同福和”,后被炸毁。肥皂厂的一些职员,在伟英里开了一家“和丰百货号”,借以维持生计、保存骨干。

1945年8月抗战胜利,“曹祥泰”全部企业只剩下肥皂厂的厂房和杂货店的店房两个躯壳。曹云阶筹集资金,召集店员,终在1946年元月重新开张,并将店子交给长子曹美成主持。

作为曹家第三代掌门人,曹美成曾在香港私立广州大学政治系学习,1941年经柳亚子介绍参加“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并被选为中央青年委员。他广交民主进步人士,具有正义感。1946年114日上海《文汇报》刊登他在沧州饭店招待记者,揭露国民党官员在武汉大“劫收”,并推行苛捐杂税、放高利贷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曹美成精明干练,很快熟悉了业务,日常运作基本上委托管事(经理)杨丽生代办,但“大权不让,小权下放”,建立起“行市”“业务”“财务”“总务”四大日志,他每天亲自圈阅签字。由此,店子保持了兴旺稳定的势头,三年后资金又恢复到三万银元左右。但肥皂厂的复业却障碍重重,先是国民党当局栽赃,说肥皂厂是敌伪逆产要没收,经曹琴萱向接收人员贿赂金条和银元,才将厂房收回,延迟到1947年7月复业,经营举步维艰,连续三年亏损,经变卖香港的房产才勉强维持。

老店新姿

武汉解放后,“曹祥泰”发展壮大,在同行业中一直处于排头地位。

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曹美成刚解放就出任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1950年3月又委派到华北革命大学学习。曹美成采纳职工建议,出售伟英里房屋一栋,拿出3000万元增资开设分店。1956年526日,曹美成亲自敲锣打鼓,向主管机关报送“曹祥泰”公私合营的喜报。

“曹祥泰”从此取得飞跃发展,突破原有生产工艺的局限性,小作坊发展为食品厂,平均日产1300斤,节日达20000斤,中西糕点循环品种97个、糖果品种30多个。每天下午,面包从烤炉里出来,顾客排队购买,一直延续30年,成为武昌街头一景。

随着时代进步,“曹祥泰”不断扩大规模,增加品种,规范包装,提高管理水平。食品生产逐步实现机械作业,1960年开始使用和面机、打蛋机等设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百年老店焕发青春,“曹祥泰”迎来最辉煌的历史发展时期,首先在规模上争第一。1980年国家拨付15万元改建,面积扩大到500平方米。1982年面积达3016平方米。1993年又投资300余万元改建装修,同时拆除危房重建,加上购买多处房地产,于2000年3月建成新大楼,面积扩大至近5000平方米,在武汉市同行业名列第一。

2000年根据商店的规模和业绩,更名为“武汉曹祥泰商场”。

2001年10月改制完成,实施领导层持大股、全体职工参股,成立了“武汉曹祥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武汉副食品行业唯一一家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的老字号企业。

品牌传承

“曹祥泰”坚持诚实经营、周到服务、和气生财,“先买进手,后卖出手”,保证了商产品的质量;“跌在人前,涨在人后”,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合法取利,不赚黑心钱”规范了企业的行为。这样的经营理念,催生出来的产品,自然经久不衰,1984年祥”字糕点注册发展为品牌。

“曹祥泰”建店初期,就开始加工产品,其原料都从产地购进,严把进货关,生产按程序操作。如派人到沔阳沙湖一带采购新鲜鸭蛋,经过挑选后才腌制盐蛋,必须腌两周后才开始发卖。生产京果时,一定要选购最上乘的糯米,二月份就浸泡,经过发酵,直到腊月才用来生产。盐蛋、糕点等成了“曹祥泰”的特产,三镇居民纷纷前来购买。

曹祥泰”店面前排队的景象

“曹祥泰”的绿豆糕享有盛名,其特色延续至今。这个传统糕点投料讲究、工艺传统,无任何添加剂。绿豆糕软硬口感的力道,也全在师傅们的手腕间,用力过度会太硬,力道不够容易散,每一块糕都是由师傅们纯手工制作。

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计划经济年代,“曹祥泰”仍特别重视产品质量,继承“选料认真、生产规范、做鲜卖鲜”三大传统,厂长经常到食品柜了解糕点营销情况,有时直接上柜营业,倾听消费者意见,不断提高质量。1981年恢复生产精、小、细的传统品种,当年日循环品种80多个、月循环品种150多个。“小双麻”成为湖北省名牌产品之一,其配料、工艺选入商业学校的教材。

   从1990年代开始,食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超市以其品种繁多、价格便宜、购买方便,分流了大批顾客。更有各种饼屋比比皆是,“曹祥泰”“做鲜卖鲜”的优势已不明显,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仍顾客盈门、水泄不通。通过市场调查:一是消费者认为只有“曹祥泰”节令糕点风味传统地道,二是节日送礼只有“曹祥泰”节令糕点拿得出手,三是不少老人吃惯了“曹祥泰”就好这一口,由此不少远道顾客也赶来购买。虽然每年的产量都在“加码”,但每年都估计不足供不应求。

1991年,我率技术人员到广东学习月饼生产技术,第一个改变月饼“皮厚心硬”的状况,促进推动了整个湖北地区月饼生产技术的改良。

一百多年来,“曹祥泰”始终有一种“凡事争第一”的精神,这种精神造就了一个百年企业,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员工,造就了一系列优质产品,1989年祥”字牌可可夹心蛋糕被商业部命名为部优产品,1991年祥”字牌评为省市著名商标。

为传承和振兴武汉老字号,“曹祥泰”将永不停步,以老字号带产品,以产品壮大老字号。在抓好日常食品生产的同时,重点保证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佳节的节令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继续赢得消费者的口碑。注重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两头延伸绿豆糕的销售时间,并研制出适合绿豆糕外销的包装,以满足深圳等地消费者的需求。筹备建立一个大型馅料厂,发挥老字号在馅料生产上的优势,为食品行业提供优质馅料。作者卢耀武,武汉曹祥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

来源:《武汉文史资料》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