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城楼寨茶走进世界军运会

录入时间: 2023-05-17      浏览:173

王  飞

“接力传承,创新发展”——这是城楼寨茶对初心的坚守,昭示着这家老字号历经160年传承创新,已成为武汉高品质有机茶及地理标志产品茶的代表。

接力传承创基业

城楼寨位于巍巍大别山余脉,海拔345米,山势蜿蜒,层峦复涧,秀谷相迭,生态旅游公路贯通全境。

清初为避战乱,新洲旧街胡贤大湾的开明绅士胡百万,开始在城楼寨山上种茶、制茶。寨内有一座龙王庙,庙内有一口龙井,一年四季水位不变,清甜可口。以此水泡茶滋味醇厚,止渴生津,齿颊留香,润喉回甘,有“久泡不变红,久放不变质”之称,名曰“城楼寨茶”。至今在古城石寨的遗址上,仍保留着那时种植的20亩老茶园。

城楼寨遗址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1951年为解决生计,由姚河村等牵头,在城楼寨建起“烟李湾林场”,加工城楼寨茶叶。林场第一任书记邵启山、厂长胡仲山组织大家按传统手工制茶方法,制作卷曲形茶。但因大集体模式,农户看重水稻、棉花等农作物,茶园逐渐荒废,城楼寨茶濒临消失。

1970年7月,新洲县农业局特产股恢复茶叶生产。1978年茶园从烟李湾林场分出,成立旧街城楼寨茶厂,1982年划归旧街镇经管站管理,属集体企业,由戴新咏任厂长、胡年才为副厂长。

戴新咏向烟李湾林场老厂长取经,恢复城楼寨茶传统手工制茶工艺,把土砖房改建成青砖房、扩建实生茶园150亩。他在黄冈地区农业培训班学习后,按照专家意见,把低产老茶园全部台刈改造,被区公所领导误解,以破坏集体财产之名关了起来,差点闹出笑话。胡年才一边传承传统手工制茶技术,一边引进机械加工茶叶,仿西湖龙井的制作方法,定型手工制作扁形“碧峰茶”,应市后在武汉有了较大名气。

1970年代城楼寨茶手动茶叶分级器

此间,茶厂仍以手工传统制法为主,固定职工50人,高峰时30人一字排开手工炒茶,场面十分壮观。男女相互学习,师徒手手相传,先后培养手工技师70人左右,全面掌握茶叶种植、加工技艺的高手不断涌现。除了戴新咏、胡年才两位厂领导,高手的代表人物有黄桃菊、王真梅、王双富、宋资科等。周边姚河、大雾山、团上、杨山、楼寨、九岗、石河、石咀等 8 个村及农户开始大面积种茶。


改制转型求生路

1990年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镇集体企业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城楼寨茶更是生存困难,原50多号员工纷纷离开外出谋生,茶园面临倒闭,不得不进行企业改制。

2000年,武昌人杨柏超在一次土地拍卖会上,通过拍买流转,取得城楼寨茶厂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茶厂进入现代化生产经营时期。

杨柏超引进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按照生态、有机茶方向发展,新建加工厂房,引进绿茶机械加工设备,产品2004年通过“中国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茶认证,成为武汉市首家通过认证的企业。

茶厂从2000年开始生产无公害茶叶,2001年由中国国际贸易会和法国科技技术监督评价委员会授予“中国高质量产品”称号。“城楼寨茶”2007年取得QS认证,并成为市级农业科技入户核心示范户。2008年步入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2009年,我的父亲王双富从杨柏超手中买断经营,大力进行茶园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扩建茶园及厂房。他坚持质量就是生命、就是效益的理念,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建立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新建富城农庄、天香茶苑汽车野营基地,恢复传统手工制茶技术,使城楼寨茶地理标志产品制作技艺,列入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城楼寨”商标获湖北省著名商标,茶厂跻身武汉老字号行列,先后斩获湖北省“陆羽杯”金奖、全国名优农产品、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等荣誉。

几年来,父亲坚持与时俱进,接力经营,传承技艺,发扬光大老字号的文化底蕴,擦亮了“城楼寨茶”金字招牌。

茶旅融合开新篇

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父亲在茶厂工作时,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不幸离世。

我还来不及悲痛,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就接手了茶厂运营。我虽然年轻,缺乏经营管理经验,但坚强有担当,深深知道:城楼寨有红色之根、绿色之秀、古色之韵、新村之美,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天时、地利、人和”相得宜彰。城楼寨茶独具特色,滋味醇爽,汤色明亮,口感特佳,又耐冲泡耐贮藏,这块牌子不能丢。

我在短时间迅速进入角色,积极开创“茶旅融合”发展之路——把红色旅游与绿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生态旅游景地;把儒家思想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修身养性场所;把休闲旅游与健康养生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天人合一平台。

基于这样的思路,以东部生态旅游线路为红色主线,以城楼寨茶茶园等大自然景观为依托,以山、水、林资源为载体。着重开发自然景观、娱乐休闲、山野食宿等,让人们在回归自然的过程中,领会一个“农”字,享受一个“闲”字,体会一个“养”字,感受一个“静”字,品尝一个“绿”字。

为此,建设了城楼寨古战场、观光生态茶园、生态立体种植园、观景探奇野营基地、农事体验有机茶叶蔬菜基地、科普教育农园,改建了富城山庄的休闲设施(生态养生餐饮酒店与生态商务休闲),2021年成功创建省级农业休闲示范基地。

2019年通过层层选拔检测,城楼寨茶与武汉光明茶厂、龙一茶厂等5家同打“黄鹤楼”品牌,参加黄家湖军运村“武汉老字号专区品牌展示”,被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组委会确定为茶叶供应商,知名度再一次得到提升。

迎风起舞,再接再厉,我提出非遗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探索“非遗+旅游+园区”保护开发的路子。非遗与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研学游、茶文化等,积极构建融合产业链模式运营。加强非遗传习基地建设,修建名茶展示厅、茶体验园、品茶阁、茶文化走廊等,举办茶文艺演出、中秋诗词知识竞赛、露营活动等,组织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展演,利用融媒体大力宣传推介,有效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内涵,实现了传承人项目和新洲区非遗事业的共赢。

放眼四望,目前已建优质茶园1200亩,其中投产800亩;茶叶加工区20亩,加工厂1800平方米,加工精制设备30台套,年生产茶叶40余吨,其中名优有机茶产量32吨,年产值4100余万元。

2018年底,茶厂与李集镇贫困村刘溪村签订100亩黄金茶基地协议,种植优质黄金茶、黄金芽、奶白茶,全部安装自动喷灌设施,因而经受住了2019年大旱的考验,保证了90%以上的存活率。

茶厂注重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质量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着力打造“生态茶、健康茶、放心茶”口碑。在茶厂带动下,周边农户开始种茶,产品价格也随着品质不断上升。绿茶由每500克不到200元提高到600—800元,茶农的鲜叶每500克由20元提高到40—60元。白茶由每500克800元提高到1200—1800元,茶农的鲜叶由每500克80元提高到100—120元。农户的农作物年收入,由8000余元提高到21000余元。

茶厂季节用工300余人,人均收入4000余元,年发放工资120多万元。固定工人35人,人均月工资5100余元,发放工资180余万元,缓解了山区人民就业难的问题。

目前,茶厂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茶叶生产基地4000亩,联接农户300余户,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基地农户每亩茶叶年收入达到 5000多元,产生了非遗资源带动乡村周边文旅及相关产业增长的良好效应。同时,搭建“产学研销”链条体系,创建了省级休闲示范园区1个、市区级问津茶苑产业园区1个、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2个,接待省内外中小学生10万余人次,带动了5000多人就业。

(作者王飞,新洲区旧街城楼寨茶厂总经理)

来源:《武汉文史资料》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