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波衣也:三代传承的“编年史”

录入时间: 2023-07-18      浏览:190

刘  群(口述)  刘宝森(整理)

汉口中山大道885号波衣也琴行,武汉和湖北有名的老字号。自外祖父林财鹤接手波衣也以来,经舅父林冠球苦苦经营,到我手上可说是第三代传人。由一个家族一代接一代,将一家老字号支撑百年,其中有多少外人所不知的酸甜苦辣?

1906年,汉口英租界有了波衣也

1906年,汉口英租界有了波衣也。

居住在澳大利亚的一位武汉人查到一本英文版《香港建市》,从中获得相关资料。还有一本1908年出版的《万歳株式会社(BANZAI)矿物资源公司年鉴/中国,日本,海峡殖民地》,第958页也有波衣也的记载。

1900年,英国钢琴调音师劳伦斯·伯纳德·博亚克(Laurence Bernard Boyack,1877年生于英格兰达勒姆的桑德兰)在香港为钢琴制造商工作,后移居天津,受雇于另一家钢琴制造商。1903年在天津与玛丽·艾格尼丝·王昆西结婚。其时,王昆西的父亲在上海工作,婚后夫妻二人移居上海。不久,因妻子的两个兄弟在汉口,他们又搬到汉口。

1906年,劳伦斯在汉口英租界成立了一家钢琴公司,名为波衣也(L.B.BOYACK, Piano, Organ and Musical Instrument Dealer波衣也钢琴管风琴和乐器经销商)。据那本年鉴记载,琴行在太平路(今江汉路),后迁至北京路9号(1920年《汉口商号名录》英租界宏安里口)。劳伦斯和玛丽6个孩子都出生在汉口,劳伦斯还在英国驻汉口领事馆船运部门任职。1923年劳伦斯调往上海领事馆工作,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离开中国。波衣也的英文名称L.B.BOYACK是Laurence Bernard Boyack姓名的缩写,与boy(男孩)无关。

1920年代,法租界三德里华经理林财鹤”

我外祖父林财鹤,浙江宁波人。据母亲林玉莲说,她的祖父,也就是我的外太祖父去世得早,外太祖母便托熟人把外祖父带到上海当学徒。

外祖父先在上海一家宁波人开设的海味商行当学徒。商行附近有一家由英国商人开办的罗班臣琴行,琴行的钢琴制作工人大多说一口宁波话。外祖父聪明、勤奋,便借助宁波老乡的关系,“跳槽”到琴行学钢琴制作。开始是打杂,累活脏活都抢着做,都用心做好,深得领班喜欢,一年后让他摸琴,逐渐学有成就。随后,他来到汉口,协助劳伦斯管理波衣也。

1923年,劳伦斯去了上海英国领事馆,琴行的经营管理就交给了我外祖父,1926年出版的《汉口商业一览》“风琴”项有:波衣也琴行,华经理林财鹤,法租界三德里。

此时,波衣也已从英租界迁到了法租界,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大道885号。外祖父是经理,不是业主。我父亲生前告诉我,劳伦斯1927年才将波衣也卖给了外祖父。

民国时期的波衣也琴行

1931年夏天长江决堤,汉口市区一片泽国,大水一直淹到波衣也二楼窗口下,钢琴怎么办?这不比别的东西,可以拎两个包往楼上搬。工人们费了很大力气,只搬了两台到二楼,其他都泡了汤。水退后收拾残局,对水泡过的钢琴进行修复,钱花了,功夫费了,却很难复原,琴行几乎走到绝境。

外祖父由此背下债务,压力加重,又患上肺结核,1934年英年早逝,年仅46岁。

1934年,16岁的舅父成为接班人

外祖父去世后,外祖母只好让读高二的舅父林冠球辍学回家支撑门面。舅父只有16岁,对琴行业务一窍不通,外祖母让他拜一个远房亲戚贺荣才做师傅。外祖母还让贺荣才享有一定的股份,成为波衣也的股东,这样有利于将店维持下来。

贺荣才有技术又懂经营管理,舅父经过艰苦学习和磨练,很快成为粗通英、法、日三国语言,会演奏爵士乐,会乐器修理钢琴调律,又精于经营管理的全才,能独当一面经营琴行。

待舅父学有所长后,贺荣才主动提出撤股,外祖母便将其积蓄拿出来买断经营权,让舅父独立经营。

舅父为经营好琴行,带过学徒,教他们调音。第一个徒弟是宁波本家人林顺祥,后来在武汉音乐学院工作,调音技术在武汉颇有名气,苏联歌舞团来汉演出便由他负责调音。

1951年,父亲成为舅父的好帮手

父亲刘五育曾是法文学校法汉中学乐队的台柱,他精于萨克斯和单簧管演奏,爵士乐造诣较深。与母亲成家后,自然成为舅父料理琴行的好帮手。

解放后,随着教育事业大发展,小学、幼儿园急需音乐教学用的脚踏风琴,河南、四川、湖南、江西、安徽都来采购,连广州部队的乐队也慕名而来。有的器材是进口货,别的地方买不到,只有我家琴行有,生意蛮好。为此,舅父专门租用场地,成立波衣也乐器厂生产风琴,派我父亲去天津学习手风琴制造,回来扩大生产。父亲便负责生产管理,产品扩增到手风琴和架子鼓、定音鼓一系列乐器,职工也增加至100多人。

解放初期,星期六都组织舞会,父亲便以琴行的名义,成立波衣也乐队为之服务。每周还没到星期六,各单位请乐队的就排起队来:“这个星期是我们的啊!”“下个星期是我们的啊!”乐队忙得不亦乐乎。德明饭店等宾馆时有接待任务,波衣也乐队便会前往舞会伴奏。

后来,一些单位自行组织乐队,就得买乐器,琴行的生意就更火了。税票收藏家朱汉昌收藏的数张波衣也发票,一看日期便知是1950年代初的。

1957年10月15日,波衣也乐队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我父亲背着最大最重的西洋管乐苏萨风。途中遇雨,苏萨风成了父亲的“雨伞”。

1950年代,一轻局乐器销售门市部

1950年代公私合营后,波衣也为武汉一轻局乐器销售门市部,发展非常快。鼎盛时期,波衣也乐器厂有职工300多人。乐器厂试制了三台钢琴,样品通过武汉市的验证,上报到轻工业部。虽说没有获批,但质量还是不错的,有一台保存在武汉音乐学院,据一位调音师说,一直十分好用。

发展到1960年代,波衣也乐器厂改名为武汉乐器厂,情况却发生了变化。不少文工团或乐队解散了,琴行也没得生意了。于是,一轻局安排职工调往其他单位,最后只剩下39人,我母亲是其中之一。乐器厂不做乐器了,门市部也卖起了饭瓢、盘子、碗。发现缝纫机需要台板,便加工缝纫机台板,并改名为武汉台板乐器厂,后与简易宿舍的家具厂合并为武汉台板家具厂。波衣也门市部叫作一轻产品门市部,主要负责修理钢琴。

1980年代,林在良自学成为高级调音师

我舅舅的儿子林在良,1968届初中生,下乡时先回宁波老家,后转到湖北罗田,1975年舅妈退休顶职回城。第二年,舅父林冠球也退休,到武汉第一师范学校拿补差,负责修理钢琴和调音,便带上我的表哥林在良,承接老一辈的技术。做小孩时,我们是不允许随便进店的,但林在良受到特许,经常无声无息看师傅修风琴。

林在良学得手艺,经人介绍到文化用品公司文娱分公司做专职调律师,后到北京考试,获得高级调音师资格证书。

2002年,他去广州考调音师资格证,碰到广州钢琴厂一位高级工程师,胸前戴着考官的牌子。一看他也姓林,一口宁波话,便问“你是宁波人吗?”对方回答:“是啊,我是宁波镇海人。”林在良接过他的话说:“哈哈,调音师中宁波人多,且姓林的也蛮多啊!”

一次,林在良到孝感商场去调音,见一位李师傅修电子琴的技术蛮好,修得也快。听他讲一口下江话,一问同是宁波镇海大碶人,两家祖父都是开琴行的。由此可见,宁波镇海一带有开琴行的传统。

1993年,我开了一家柯肯琴行

1980年代,波衣也乐队也复活了,父亲刘五育吹萨克斯,我摇叉锤。我从小就受父母的影响,喜欢音乐,喜欢盘乐器。一点小,父亲就带着我到乐队里玩,玩累了就随着音乐的节奏睡着了。母亲会弹钢琴,使我受到音乐的熏陶。

招工回城后,我在武汉华中橡胶厂干了10年,后调到南洋大楼的一轻局产品销售中心,卖缝纫机、自行车及搪瓷描金痰盂等,后又调到深圳振华大厦工作。经我再三要求,调回武汉国营乐器修理部,针对新的需求增加音乐书籍销售,一下子将局面打开了。接着又增加了乐器销售,逐步恢复了波衣也以往的面貌。

1993年,我创办的柯肯琴行在武昌开业了。柯肯是日本电声乐器的品牌。当时,武汉销售传统乐器的较多,我跟父亲一起搞过乐队,还打过架子鼓,知道电声乐器一定会有发展。晚上,我便搞乐队,在王子沙龙搞了很长一段时间。就这样,通过开琴行、搞乐队,积累下一笔资金。

2000年,营业执照上是我的名字

1999年,上级改革领导小组决定将波衣也进行改制,没得哪个敢接手。领导就跟我谈,要我接下波衣也。我想到琴行有我祖辈、父辈的心血,便欣然接下这副重担。

新千禧年,波衣也的营业执照上,法人代表栏填上了我的名字,从此有了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

母亲当过会计,在企业从事多年销售工作,深晓市场运作,给了我大力帮助和支持。她主张在店堂内挂出波衣也百年历史老照片,使新顾客一进门就知道这是一家有传统的老店,增添了信任感。

波衣也琴行店内

新波衣也扩大经营范围,除传统的钢琴和管弦乐器销售外,配套出售音乐书籍普及音乐知识,并增设了民乐柜台,满足老年大学和退休老人的文化娱乐需求。

开办乐器出租业务,最有特色的是大型乐器的租赁。武汉是现代大都市,经常有国内外大型乐团来演出,竖琴、大贝司、定音鼓等大型乐器自带费用高而且麻烦。我看准商机,购进这些大型乐器,其中还有武汉最大的一面抄锣。经与武汉各大剧院建立联系,凡有国内外乐团来汉演出,需要租借大型乐器的都会来找波衣也。

波衣也有固定的高素质教学人员,生源不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不提倡为考级而拔苗助长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将基础打扎实了,考级是件容易的事情。

员工业务能力较强,都能演奏乐器,推介乐器时有说服力。来买电声乐器都是乐团的人,有的还是创作人员,员工如不懂编辑机、采样机、硬盘录音机和电子合成器等电声设备,如何销售?所以,一般来波衣也的都很放心。琴行销售的路子打得很开,连驻藏部队也到这里来买乐器。

2017年,旅居美国的老人来到波衣也

波衣也用的门牌号一直是中山大道1331号,到后来才改成现在的885号。我是在店铺的二楼出生的,我母亲1931年也是在这里出生的。当时,都是到大医院里将助产士请到家里来“接生”。

在我的手机里有很多照片,都是顾客来店要求与我合影。这家百年老店,让他们能回想起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场景。

最难得的是2017年,96岁高龄的波衣也乐队老队员王国干,买了两张飞机票,从美国远渡重洋来到武汉,来到波衣也,要求我将老队员召集在一起聚聚。我满足了他的心愿,他在波衣也很开心。

前几天,一位顾客,拿着一本天同出版社出版的《古典吉他大教本》来到店里。这本书是他父亲1989年4月5日为他购买的,封底有父亲留下的字迹:“币10.70元,购于汉口波衣也乐器店。”是波衣也,勾起他儿时居住在三阳路时的回想,勾起他青年时期在船上学琴的往事,勾起他对父亲的思念。

是啊,波衣也百年老店,经过时光的积淀和情感的累积,承载的是人们的乡愁和文化记忆。

(作者刘群,武汉波衣也琴行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宝森,武汉公交集团退休干部)

来源:《武汉文史资料》2022年第8期